翁開松
2018年,世界格局震蕩。在當前環境下,只有選擇好的標的,才能扛得住風吹雨打。目前上市公司半年報已經全部披露完畢,眼下正是尋找投資機會的好時候。
分行業來看,券商業中只有中信證券1家公司利潤增長過兩位數,同比增長12%。此外,華泰證券、申萬宏源今年上半年分別同比增長5%、0.76%,為上市券商中除中信證券外僅有的兩家正增長的公司。銀行業亦然,只有招商銀行凈利潤過百億元,同比增長14%,而其他百億利潤以上的銀行增長只是個位數。50億利潤以上同比增長過兩位數的則為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值得注意的是,招商銀行的利潤已經超過交通銀行,正式成為工農中建后的第5家實力銀行。航空業方面,三大航空中只有國航保持4.27%的正增長。南航、東航凈利下降幅度都在20%以上。新興航空公司中,吉祥航空、華夏航空凈利潤下滑,相較而言,春秋航空倒是做了個榜樣,增長31%。
此外,消費和醫療分化也很大。如云南白藥半年報增長個位數,漲價背景下的華潤啤酒、青島啤酒和燕京啤酒,凈利潤增幅也分別僅有29%、13%和3.06%。牛奶業,蒙牛同比增長38%,但老大伊利利潤僅增長2%。其中,400億元的收入,營業費用過百億元,廣告費增加幾十億元。海天味業作為消費品的龍頭凈利潤23億元,增長23%,應收賬款基本為零,而預收9億多元,市場對海天只是估值的分歧。醫藥股中,龍頭恒瑞醫藥最讓人省心,增長雖然只有19%,但這么多年的研發直接費用化,少了市場的歧義。
周期股方面,海螺水泥2018年半年報129億元利潤,躋身百億俱樂部。萬華化學69億元利潤,增長43%,年利潤也將進入百億俱樂部。這些周期股最大的特點,就是在進化過程中周期性得到了弱化。造紙業也在進化。其中太陽紙業2010年開始統計,已經連續7年凈利潤增長不低于30%,如果今年利潤30%,就是連續8年增長不低于30%,這還是周期股嗎?在筆者看來,這已經成為周期中的成長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