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孫哥
時間走到8月中旬,一年之中三分之二的交易時間已成為過去。在這段時間里,你的交易水平和市場認知水平是否又有了新的進步呢?這是發問,也是自問,尤其是在《紅周刊》登載芒格專題文章之后,投資者對自己更該時時自問一下。
芒格老爺子的智慧,和他的搭檔巴菲特比起來毫不遜色。也許巴菲特的商業意識,對行業的理解更獨到一些,而芒格的哲學性更強,看問題的角度更多元化,思考得更深。芒格給筆者最大的啟發是:你只有學習了“學習的方法”之后才能進步。這個話有點拗口,意思就是“先要知道如何學習”。
人類社會在幾百年前才出現了大發展,在那之前,每個世紀的發展幾乎等于零。人類社會是在發明了“發明的方法”之后才大發展的,同樣,投資者只有學習了“學習的方法”之后才能進步。在芒格漫長的一生中,沒有什么比持續學習對他的幫助更大。95歲的芒格現在還保持每天瀏覽三本書。巴菲特也是如此,巴菲特醒著的時候有一半時間是在看書,剩下的時間大部分用來跟一些非常有才干的人進行一對一的交談。
這個事實說明了兩個道理,學習的渠道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閱讀,一個是交流。要讀就要讀最好的資料,比如國外的一些經典投資書籍,國內券商新財富排名靠前的深度研究報告。所謂交流,可以有多種方法,比如看《紅周刊》的文章也是一種交流。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也是“一生的智慧”的必然途徑。回顧筆者過去多年的投資實戰,學習真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首先,國內股市的上市公司在不斷增加,交易的方式也在不斷推陳出新,一定要不斷學習新的公司模型和新的交易方法,才能夠適應這個市場。其次,學習什么也很重要。初入股市的投資者,往往什么都想學。但一段時間以后,要學會聚焦,選擇好一條路。芒格和巴菲特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他們在年輕的時候就選擇了價值投資這條路,并且堅持了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