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恩
主持人:本周滬指在經過橫盤震蕩后,再次創出新低,你怎么看?
袁月:之前的文章中我也說過震蕩過程中還會有破低點的動作,所以2691點破不破并不重要,甚至2638點破掉也不代表什么!不要過分去糾結或迷戀某一個點位,還是要根據盤面現象來判斷,如漲跌停家數、恐慌盤、新熱點等等。總之,只要沒有根本性扭轉,就管住手、控制倉位、耐心等待。
指數環境沒法左右,但選股邏輯還是要遵循,這也是我一直強調的。雖然受環境影響,無論基本面如何都會出現下跌,尤其是補跌會比較常見。但投資邏輯還是要有的,因為大盤總會有轉好的時候,那么,到時資金青睞的一定還是基本面過硬的個股。不過,同樣也要注意,不要在弱市環境中盲目補倉。
主持人:確實是這樣,目前盤面環境很差,交易情緒都不高。這是為什么?
袁月:弱勢環境中都是這樣的,情緒低落自然成交量也比較萎靡,比如近期市場中,成交量最多的個股也只有三四十億元的水平,而最少的個股則只有幾十萬元。若剔除利空跌停和ST等非正常個股,日成交量不足200萬元的個股有很多,很多個股每分鐘成交的筆數少得可憐,甚至還出現成交間隔分鐘的現象。此外,低價股也明顯增加,尤其是出現了股價不足一元的個股,這就是俗稱的“仙股”。
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除了市場環境不佳的影響以外,更多還是企業自身有問題。比如基本面沒亮點、業績持續差或者是遭到處罰。對于這類個股,還是要繼續遠離,畢竟今年的退市家數已經增加了,像以往那種無腦炒殼資源的概率會低很多,未來這種情況也會成為常態。
主持人:本周科技股相較于指數來說還是略強的,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袁月:本周的炒作契機是源自上周末出臺了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的政策,這也印證了我之前的判斷:行業是有明確政策支持的,并且力度還不小,未來還會逐步有新的政策出臺,所以中線的潛力毋庸置疑。尤其是文件里明確提出加大5G建設力度,這對于產業鏈相關公司來說會有一定的刺激。
主持人:確實,關于5G產業鏈你已經提示很久了,不過,對于很多投資者來說,對這個產業鏈還不算了解。你能多介紹一下嗎?
袁月:5G主要用于商用,可以說是萬物互聯的基礎。對于產業鏈來說和新能源汽車一樣,也分為上中下游,明白相關公司所處的細分領域,可以更好地理清板塊的投資邏輯。
簡單來說,上游是基站升級,包括基站射頻、基帶芯片。中游是網絡建設,包括網絡規劃設計和網絡優化維護。下游則是產品應用為主,包括物聯網、云計算、車聯網等。產業鏈中的細分領域還可以分為基站天線、通信設備、光纖光纜、光模塊、運營商等。
舉個例子更好理解,比如基站建設要求較高,能參與的也就是以華為和中興為主。像去年的牛股亨通光電屬于光纖光纜,中際旭創則是光模塊的龍頭企業之一,而近期逆指數上漲的烽火通信則是通信設備。
主持人:聽你簡單介紹后明白了許多,那么,對于個股的操作需要注意什么?
袁月:目前是投資5G產業鏈比較好的階段,因為更多是炒作預期,對于公司業績的要求沒那么高,或者說真正受益的公司業績兌現還需要一段時間。
操作方法主要還是兩種:
一是短線。這種套路之前也介紹過,和基本面關系不大,就看資金情緒。比如之前炒作過的武漢凡谷和吉大通信,基本面沒什么亮點,甚至后來有的還被戴帽了,但游資就喜歡這種個股,績差加超跌或者次新股被資金挖掘短炒的概率大。參與這種個股主要就要看盤面氛圍,一旦風口不在或者跌破重要支撐就要無條件離場,不要戀戰。
二是偏中長線。主要選擇基本面過硬,會受益產業的發展,最終業績會有提升的公司。這類個股主要都是機構持倉較多,游資基本上不參與,所以走勢也不會出現連續大漲。對于這類個股,要注意產業鏈建設會有一個先后的順序,要明確公司所處產業鏈的位置,最好不要選擇之前股價漲幅巨大的個股,而且還需要耐心,適合我說的底倉保留波段差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