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生
中國證監會一個月前公布的高勇操縱股價案,牽出了案中案。高勇利用其控制的兩個集合信托計劃下的子賬戶建立起“高勇賬戶組”,利用其中16個證券賬戶操縱股價,在精華制藥股票上非法盈利8.9億元。而在這16個賬戶之一的主人是知名演員黃曉明。對此,黃曉明已經表示承認,但他否認操縱股價,并且表示不認識高勇其人。但是,黃曉明的這個聲明非但沒有消除市場的疑問,反而引出了更多的問題。
高勇是精華制藥股價操縱案最終的主謀,16個賬戶的所有人是否認識高勇不是關鍵因素,但這些賬戶涉及股價操縱,已成為事實,賬戶的所有人實際上已經成為高勇的同謀。
雖然黃曉明表示不認識高勇,但除非他能證明自己的賬戶被高勇所盜,否則盡管他本人非操縱案的策劃者,但他對高勇的行為應該是認可的,而且通過高勇的違法獲得了贓利。現在,證監會對高勇做出處罰,如果有投資者向高勇發起索賠,黃曉明等人應該負連帶賠償責任。
此次暴露的高勇操縱精華制藥股價案,只是黃曉明在股票投資上的“冰山一角”。據媒體報道,黃曉明還參與了最近因疫苗造假案而臭名昭著的長生生物的“事前潛伏”。雖然黃曉明聲稱早已退出這筆投資,據他所說也就是持股一個季度左右,但就在這一季度里,被長生生物借殼的黃海機械的股價上漲了50%左右。黃曉明的團隊憑什么能夠如此精準投資的?對這些疑問,顯然是需要他拿出更有說服力的回答。
演藝明星參與股市投資是應有權利,在合法基礎上獲得成功也無可厚非。但近年來明星參與投資卻引起了市場的頗多非議,市場懷疑他們是否利用其廣泛的人脈關系從事了內幕交易,當眾多普通投資者遭遇嚴重虧損時,他們又是憑什么成為“天之驕子”?在內幕交易猖獗并且難以根治的A股市場,投資者發出這種疑問是有合理性的。黃曉明可以對懷疑做出否認,但他需要提出足夠的理由來證明自己的觀點,而從他聲明中提供的內容來看,他的理由很不充足。
黃曉明在聲明中強調的是他所從事的只是委托理財。委托理財是目前A股市場上一種普遍存在的方式。私人之間的委托理財一般都訂有協議,只要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達,不存在欺瞞、脅迫等情況,對于民間的這種協議,法律也認可。但當被委托人從事違法交易而贏利時,如果委托人有確切證據證明自己對違法交易不知情,雖然不至于受到與被委托人同等的法律處理,但需要承擔由此造成的法律后果。
高勇在對精華制藥的股價操縱案中非法贏利8.9億元,證監會對他做出沒收8.9億元非法所得并罰款8.9億元的處罰。按照私下協議,這8.9億元非法盈利應該由高勇本人和16個賬戶的主人進行瓜分,黃曉明能夠得到其中的一份。由于這起股價操縱案發生在3年前,按常情分析其非法所得應該已經瓜分,黃曉明顯然有責任將其所得退還。當然,高勇還受到了另外8.9億元的罰款,這筆錢是由16個賬戶的主人和黃曉明按其盈利分成分攤還是由高勇一人承擔,一般不會有事前協議,而黃曉明對此倒確實可以置之不理。
黃曉明作為一個明星,在這起股價操縱案中成為焦點人物,這是他作為公眾人物付出的代價。其實,在這起案件中,有疑問的并不是只有黃曉明一人,而是這16個賬戶的全體所有人。當高勇被處罰并沒收所得時,按照原先的委托理財協議得到的分成也是得不到法律保護的。因此,所謂的委托理財,并不能成為包括黃曉明等人逃避法律責任的一個借口。黃曉明有必要將他委托給高勇賬戶內的交易情況向外界公開,并交出違法所得。
對于黃曉明的委托理財,特別是他是否參與操縱股價,是否從事了內幕交易,市場有懷疑的權利,黃曉明本人也有辯解的權利。但是,無論是懷疑還是辯解,都需要證據來支撐。懷疑雖然不是定案的最終結論,卻是通向事實的一個必要的通道,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黃曉明的委托理財顯然不太干凈。當然,最終的結論需要監管部門做出,面對公眾的質疑,監管部門需要順藤摸瓜,對黃曉明的投資進行相關調查,這不僅是對證券市場的秩序負責,對投資者利益的負責,也是對黃曉明本人的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