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杰
近期,劉士余主席一句“春天不遠了”,引發市場對于“春天”的期待。在筆者看來,“春天”是否將至,還需看后續政策的落實情況,例如,后續新增資金的動態,畢竟所有的政策最終對A股發揮作用,都要體現在供求上,只要有利于增量資金的政策加速落地,“春天”才會真的到來。“春天”行情預期下,預計券商金融股收益最大,其次優質重組股、價值白馬藍籌以及真正的科技股都存在不錯的布局機會。
從市場估值和政策力度來看,上證2449點大概率是底部區域。尤其這次政策過程,從總理到各個部門紛紛發言,試圖為解A股燃眉之急。
當然,政策救市救急,首先是緩解,能不能救本,需要觀察。是不是“春天”,要看幾個方面,如政策的落實情況,近期政策密度高,落實是關鍵;降稅的力度和精準度;上市公司創新能力和盈利能力,尤其融資問題必須讓好公司能拿到錢,爛公司要淘汰掉;券商的質押、兩融等問題合理有效的解決;二級市場的輸血,社保等“國家隊”和外資的入場等。尤其要關注后續新增資金的動態,比如新開戶數量是否有效增加等。市場的關鍵是供求,所有的政策最終對A股發揮作用,都要體現在供求上,只要有利于增量資金的政策加速落地,“春天”就真的會來。
雖然有政策托底,但這個位置選股方向是至關重要的,選對股才能跟上“春天”的節奏,主要看幾個方面:
一是券商金融股,市場救急救的首先是上市公司的大面積平倉,包括質押和兩融以及其他風險,券商和金融股在其中受益最大,金融股作為市場的中流砥柱,對于穩定市場預期和信心非常重要。二是質地優良的重組股,上周證監會將IPO被否企業的重組上市間隔期由3年縮短為6個月,打開了并購重組的快速通道。據統計,2017年至今共有142家企業被否,這些企業可以通過重組的形式登陸A股。但此次重組放松并不會帶來“雞犬升天”的現象,只有少部分品種值得關注,尤其是負債輕、價格低、歷史包袱小、能看清的干凈殼股,既可以是炒作對象,又具備重組價值;其余相當一部分要小心,會退市和邊緣化。三是藍籌,主要是必需消費品,在經濟下行和貿易爭端等背景下,近期汽車、零售等可選消費品增速下滑明顯,但食品飲料、醫藥等必需消費品逐漸凸顯估值優勢。而且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外資仍然看好中國巨大的消費群體,社保等“國家隊”加倉也是首選價值白馬,只不過需要小心高位品種的補跌。四是真正意義上的科技股,持續的高研發投入且有真正產品落地的,后期一旦降稅,科技股最有望受益。這里必須排除偽科技股,尤其是研發投入低只講概念的PPT品種。
沒有荊刺不是玫瑰,對于A股,既不能太樂觀,更不能太悲觀。通過對政策的深刻理解和對市場的深度研究,抓住階段性機會,復利積累資本,才能迎接未來的大機會,期待來年的春暖花開!
(本文作者系青島大摩證券高級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