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曼然
在前兩期文章中,我從幾個層面闡述了當前股市正在迎接歷史大底的觀點,近兩周大盤指數開始大幅度反彈。從指數的點位上看,我認為前期低點應該可以判斷為這次底部的低點,指數后期將開始進行底部構造。如果參考2005年的998點和2013年的1849點的底部結構,這次底部構筑的時間周期大概會在三到六個月。
既然市場已經迎來左側抄底的時機,那么對于投資者來說,有沒有既可以抄到大底,同時還能避免抄到半山腰的辦法呢?當然有。目前的可轉債市場正面臨著十年一遇的歷史性投資機會。
可轉債的價格與股票一樣,本身也會波動,比如最近有些可轉債隨著股票價格的下跌而下跌。但可轉債與股票不同的是,股票波動無下限,而可轉債有下限,即便可轉債剛開始調整時下跌也很猛,但跌到一定的價格時,就不會繼續走低。
可能許多投資者對可轉債的投資邏輯和要素已經熟讀于心,但相信還有相當一部分投資者并不了解這個品種。與股票相比,可轉債有獨特的優勢和執行條款。
先看可轉債的優勢。可轉債本身是債券,按照面值100元發行,到期時企業必須還本付息(到期贖回價基本處于102~108元),除了價格波動收益,可轉債每年還有1~2元的利息;可轉債可以轉換成股票,因此如果當上市公司的股票進入牛市周期,其可轉債的價格也會大幅上漲,這是其相對于傳統債券的最大區別。因為傳統債券只有還本付息的功能,沒有享受股價大漲的權利。所以,基于以上兩個優勢,可轉債就具備了“上不封頂、下有保底”的投資屬性,而在A股的所有品種中,具備該投資屬性的大品類不會超過三種。
了解完可轉債的優勢后,再回到當前市場。在目前發行的90余家可轉債中,已經有半數可轉債跌破了100元面值。按照歷史經驗,當有半數的可轉債跌破面值,且許多可轉債跌到90元甚至80多元時,意味著基本上股市已經進入底部階段。
歷史上,可轉債大批跌破面值的階段分別是2005年中旬、2008年底、2013年~2014年上半年,每次均對應股市的歷史大底,同時每次也均是投資可轉債的黃金時期。以2013年~2014年上半年為例,當時正逢可轉債大面積跌破面值的階段。2014年海運轉債價格在103元附近,2015年4月就漲到了最高245元(見附圖)。
類似的轉債品種不勝枚舉,如平安轉債2014年上半年最低98.7元,2015年1月份最高192元;南山轉債2014年初最低89元,2015年1月份最高160元。
在目前行情下,大批可轉債跌破面值,甚至有許多可轉債已經跌到了80多元,我認為這是超過歷史上任何一次、難得的可轉債投資機遇。歷史將會重演,可轉債會再次迎來黃金時代。
具體到選擇標的層面,不同的市場階段對可轉債的選擇角度不同。本期我從“回售收益率”的角度去做選擇,這也是衡量可轉債獲取最低回報潛力的指標。
根據可轉債中的回售保護條款,一般情況下(具體看條款),當可轉債到期前的兩個年度,如果公司股票在任何連續三十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格低于當期轉股價格的70%或80%時,可轉債持有人有權將其持有的可轉債按回售價回售給公司(回售價,是事先約定的,每只可轉債不同,通常在102元至105元之間)。而目前回售收益率前三名的可轉債分別是輝豐轉債、海印轉債和洪濤轉債。
以輝豐轉債為例,回售起始日是2020年4月21日,回售價103元,回售總收益率35%,回售年化收益率17%。其中,回售收益率是按照回售價計算出的收益率,也可以理解為按照當前熊市狀態下預期內的保底收益率。如果期間股市大漲或下調轉股價,投資者得到的收益率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