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煒
繼在《紅周刊》第56期發表文章《股市是錢堆的,不是信心吹的!》之后,面對大幅縮量的市場背景,筆者再次憑經驗猜測9月市場會如何運行!
“地量地價”,這句話是否正確?讓我們用歷史數據說話:(見附表)
表格數據顯示最低地量是2012年11月20日的333億元,指數點位是2008點,離底部最低點1991還有約1%的下跌空間。而且自從2014年后,成交一直低迷,500億成為低量區。沒有跡象表明創新低成交量,市場就一定會止跌,但是有跡象表明不斷創新低成交量是探底過程必然的趨勢。因此,根據上一次市場熊市轉牛市的數據分析:地量地價是錯誤的,沒有考慮創新低地量之后還有更低的地量,還能有更低的價格!
但為什么2016-2017年市場出現1200億成交金額就能止跌?這就牽涉到大背景問題,即當前市場是牛市、熊市還是震蕩市。牛市和震蕩市縮量到一定程度都容易見底,2016年至2017年震蕩市縮量1200億,市場見底。但現在市場從震蕩市演變為熊市,不斷創新低地量才是熊市典型的特征!
舉例來說,牛市5000萬股民每周交易的有3500萬人,一旦縮量這3500萬人很容易把市場買漲起來。震蕩市場,5000萬股民剩下每周交易2000萬人,也容易把縮量市場托住。但是,大熊市5000萬股民剩下每周交易的800萬人不到,靠這幾百萬人把股市托住,就不像以前那么簡單,因此會不斷縮量。
當前背景是超級熊市背景,外場(存款)和內場(存量資金)都嚴重受損,縮量之后有更低的地量,指數不斷探新低是大趨勢。因此,未來市場不斷縮量不斷探底是長期的大趨勢!
8月大跌的主因就是基金抱團白馬股策略被擊破,二線藍籌殺跌力量非常巨大,其中,白酒、白色家電、醫藥等二線藍籌下跌空間約為30%。8月是有十分明確的空頭力量。
不過,部分二線藍籌價值還是非常明顯,大幅下跌之后止跌概率提升(未必能反轉上漲)。權重股銀行、保險短期暴跌概率也比較低,證券板塊頭頂質押盤炸藥包風險依然較大,不過證券板塊一直是陰跌,難崩盤下跌。創業板跌幅也很大,短期風險釋放較為充分。
因為空頭力量在2-8月大規模釋放,多頭在這期間幾乎沒有還手之力!8月22日滬市成交984億元,大幅縮量說明市場觀望氛圍十分濃烈!筆者認為,大幅縮量的原因在于買盤力量的缺失。9月市場走勢在多頭和空頭都觀望氛圍下,比起“震蕩”的說法,用迷失、恍惚、徘徊、無厘頭等定義好像更貼切。因此,9月走勢比8月好,8月是大跌,9月是迷失,波動幅度不大的走勢。
筆者認為,整個9月市場將依然缺乏熱點,基金是否敢于回頭買入二線藍籌不得而知,因此二線藍籌能否有起色難以定義。必須有部分二線藍籌個股提前走出反轉,才能確認基金敢于反手入場。
中字頭基建板塊應該是短炒,9月難有起色。畢竟盤子太大,收入增速難以體現在業績上,9月該板塊會逐漸盤弱。 但從商品價格指數看,焦煤焦炭價差拉大,螺紋和鐵礦石價差拉大,PTA和PX價差拉大,上市公司將在三季度充分享受價差拉大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部分南方鋼鐵廠自身擁有70%以上的煉焦能力,鋼鐵漲價帶來的利好能充分體現在三季報。預計三季報有焦化爐的部分鋼廠業績將在二季報基礎上繼續增長20%-50%。
化工板塊PTA、甲醛等在嚴控環保背景下大漲,三季報部分公司業績也會大增,其中也有套利機會。
總體而言,9月、10月漲價板塊依然有套利的空間。但空間估計在10%-20%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