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杰 吳美玲
摘要:母牛難產對內牛養殖經濟效益的影響極大,會對母牛和胎兒造成雙重的損傷,嚴重時還會導致母牛和胎兒死亡。引起母牛難產的因素包括母牛方面的因素和胎兒方面的因素,在母牛的飼養管理過程中要做好預防工作,并在發生難產時及時的加以處理。
關鍵詞:母牛;難產;原因;胎兒;分娩;預防;飼養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S858. 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3-0079-01
1 母牛難產的原因
分娩是母牛養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母牛分娩也是一個高風險、高耗能的過程,如果分娩不順利則會發生難產,母牛發生難產會對母牛和胎兒都產生極大的不良影響,會造成母牛的產道與子宮發生損傷,犢牛易發生窒息,影響成活率,嚴重時還易引起母牛和犢牛死亡。引起母牛難產的原因可以分為母牛方面的因素和胎兒方面的因素。
母牛因素。一方面是由于母牛的生理因素決定的,如某些母牛天生陰道狹窄,陰門圓小,則會在分娩時發生難產,或者對于初產母牛來說,身體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產道較窄,還有就是體成熟未發育完全的情況下母牛初配年齡過早也會導致難產的發生。另一方面是由于母牛在分娩時產力不足,這主要是由于母牛的運動量不足造成的,目前肉牛養殖多為舍飼,雖然便于日常的飼養管理,但是由于母牛運動量不足會導致母牛的體力不足,肋間肌、腹肌等輔助分娩肌肉得不到充分的鍛煉,使分娩時的輔助作用明顯的減弱而發生難產;另外,運動量不足還會導致母牛的心肺功能較差,而當母牛采食劣質飼料,如霉變飼料時,母牛的心肺也會處于“低調”的狀態,此時的抗應激能力也就下降,極易發生難產。母牛難產的另一方面重要的因素是子宮收縮無力,這主要是由于母牛在產前轉欄后對陌生的環境不適應,或者是初產牛易產生緊張和恐懼的心理而影響子宮的收縮,使分娩時發生難產。當母牛分娩時不科學的使用縮宮素也是造成難產發生的主要原因。另外,如果母牛的年齡過大,或者膘情較差時,也會引起產力不足,發生難產。
胎兒因素。母牛發生難產的胎兒因素主要是由于胎兒過大、胎位不正或者胎兒畸形而使得母牛在分娩時阻力過大而發生難產,胎兒過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品種決定的,或者是由于在后期攻胎過度而造成,胎兒畸形則可能是由于母牛的繁殖管理不當,發生近親繁殖引起的。另外,當母牛在妊娠期缺乏營養,如缺乏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也會導致胎兒的發育不良,羊水不足,產道的潤滑度不夠也會引發難產。
2 母牛難產的對策
加強配種管理。要想避免母牛發生難產就要在日常的飼養管理與繁殖管理中注意加強管理。首先對于初產母牛來說,配種不宜過早,要在青年母牛達到體成熟和性成熟后再參與配種,一般母牛在18月齡時才可參與配種,或者對于有些品種的牛,在16月齡,體重達到350 kg時進行初配。為了避免胎兒過大,在配種時對于初產母牛來說不宜選擇純種的肉牛的凍精來配種,因為純種肉牛犢通常體重和體型較大,而初產母牛的產道相對狹窄,易發生難產,因此初產母牛可選擇使用荷斯坦奶牛的凍精來配種。另外,在配種時要做好繁殖管理工作,防止發生近親繁殖,避免出現畸形胎、怪胎或者死胎。
合理飼喂。母牛要有適宜的體況和膘情,避免母牛過肥或者過瘦。要根據母牛的品種、體型、體重、胎次、以及季節等因素綜合分析,提供適宜的營養。常年保證母牛營養全面,配比合理,尤其是要注意維生素、礦物質元素及微量元素的供應量,在確保母牛體質健康的同時,還要保證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同時還要避免母牛的體況過肥。在母牛妊娠前期按照空懷期母牛正常飼喂即可,在妊娠后期,一般為后2個月則需要增加日糧的營養,以促進胎兒的生長發育。要注意母牛在分娩前以及產后的3~4天不宜過量飼喂,在產后3天開始減少飼喂量,在分娩當天則要停止飼喂,產犢牛也不可立即飼喂,而是要給母牛喂服適量的麩皮鹽水或者麩皮紅糖水。在產后3天不喂或者少喂精料,3天后再逐漸的增加飼喂量,直到恢復正常。
加強日常的管理。加強母牛日常的管理工作,給母牛提供適宜的養殖環境,尤其是母牛分娩時要保持產房環境安靜、光線柔和,并要杜絕有陌生人進入,以免影響正常的分娩。每天都要刷拭牛體,保持牛體的衛生、促進血液循環,母牛在懷孕5個月開始按摩乳房,以增進人牛間的關系,為日后的助產打下良好的基礎。保證母牛每天適當的運動量,可選擇在天氣晴好時讓母牛在運動場內運動,可以增強體質、促進血液循環、防止便秘的發生,有效預防母牛發生難產。
母牛分娩是一個自然的生理過程,正常情況下母牛可不用干預或者稍為協助,即可順利的將胎兒產出,因此在母牛分娩時不可人為干預,要盡量的讓母牛白行分娩。通常母牛的產程約為l~4 h,在分娩過程中接產人員需要耐心等待,不應急于助產,以免影響母牛分娩而造成母牛和胎兒死亡。如果胎兒長時間無法自行產出則需要及時的助產,要根據引發難產的原因進行科學的助產。對于助產也無濟于事的母牛則需要采取剖腹產手術,以確保母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