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祎
隨著“互聯網+”這一概念的出現,共享經濟也開始迎來發展的一個爆發期,互聯網共享經濟領域也開始滲透到人們的出行、醫療、教育等等各個方面。共享經濟的概念在于,只要有資源閑置存在,在互聯網提供的平臺下,便能夠加速資源的流動,降低了消費和服務成本,使更多人有參與進來的欲望。本文主要介紹了“互聯網+”背景下的共享經濟的運行模式,對其發展的現狀及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使人們對“互聯網+”背景下的共享經濟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一、以“互聯網+”為背景共享經濟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已經進入疲軟期,經濟的發展進入了一種全新的模式——“互聯網+”,共享經濟便是“互聯網+”模式下的產物,也體現了現代經濟發展模式的變革。共享經濟的經營模式是以廣大消費者群體的參與為主體,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工業4.0產物的支持下,將現有各種資源高效流動與整合,繼而產生的新變化,這樣的變化降低了消費者購買商品成本,最終達到最佳的用戶體驗。截止到2018年,共享經濟已經涵蓋了教育、健康、食品、交通、物流、基礎設施、空間、城市建設以及金融等各個領域。 “共享經濟”已經成為當下炙手可熱的詞匯,從2008年“金融風暴”之后美國Uber公司推出共享出行服務開始,“共享經濟”的發展便有了一個質的變化,例如出現在我國的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籃球、共享紙巾、共享KTV、共享健身房等等,“共享經濟”的已經開始在我們身邊扎根,時代已經降臨。
二、“互聯網+”背景下共享經濟的發展現狀
(一)共享經濟的范圍擴大發展動力減弱
“2016年世界分享經濟高峰論壇”是于2016年11月8-10日在澳門召開的世界自由貿易大會暨博覽會的主要論壇之一, 本屆高峰論壇的主題是:萬億美元的分享經濟投資機會,是國際分享經濟投資、運營、合作、人才交流合作平臺。2014年共享經濟的企業增長了326家,2015年增長了341家,這兩年的增加量堪稱瘋漲。2107年12月10日之前,中國共享經濟初創企業數量超過1102家。整體上來看,共享經濟的范圍上的擴大,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在互聯網更佳發達的一二線城市,經濟發達程度、互聯網普及率、人口紅的燈經濟發展的因素下,共享經濟的勢頭明顯更加猛烈。
相比于互聯網全行業,共享經濟行業更容易得到投資,平均僅需28個月便可融至B輪,57個月即可融至D輪以后,同樣的輪次,互聯網行業平均需要47-75個月。2017年年底到2018年7月以來,共享經濟市場的發展速度逐漸減慢,自媒體、金融、出行行業迎來合并潮,這一類別的頂級企業較多,整體發展的比較成熟,同時競爭也比較激烈,所以迎來了大規模的洗牌,大部分企業因轉換成本低,從而選擇了并購或者被并入橫向領域企業。
(二)“互聯網+”背景的共享經濟下龍頭企業出現
共享經濟的創業公司發展迅速,在諸多受歡迎項目中出現了龍頭企業。國內共享經濟領域的創始企業平均創立時間基本為3-4年,其中服務、教育、醫療等行業的創始企業較多。而物流、二手、出行等行業的企業在A輪以前的占比相對較低。根據相關公開資料統計,由8家中國共享經濟領域登陸新三板或者在美國上市,包括佑康健康、就醫160、宜人貸、PPmoney、住百家、MarsTV、51Talk(無憂英語)、百姓網等,涵蓋了各行各業,其中51Talk以及宜人貸在紐交所上市,其余6家為新三板掛牌。
三、“互聯網+”共享經濟帶來的經濟發展問題
當人們的閑置物品流動起來的的時候,通過第三方的信息平臺提高了閑置物品的使用率,如果說100個人同時要騎自行車來出行,那么就需要100輛自行車來滿足人們的需求,事實上這是一種資源上的浪費,因為每個人都只需要騎十幾分鐘就已經滿足了自己的需求,所以如果能將人們騎完的自行車流動起來,實現自行車的共享或許只需要幾十輛就能解決人們的出行問題,由此可見,共享其實就是閑置資源的彼此互換,提高了了資源的使用率,同時也減少了資源的浪費情況的出現。這些問題給共享經濟帶來了巨大的隱患,相信在未來共享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這些問題會隨著政策的完善,逐漸得到解決。
四、結語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在生活當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互聯網+”背景下的共享經濟所擁有的平臺逐漸完善,人們在生活中購買商品和享受服務的選擇越來越多,受到的服務質量也越來越好,消費和交易的成本也進一步的降低,這樣一來便徹底顛覆了傳統經濟的經營模式。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共享經濟的原理無非一下幾點:一是通過共享經濟降低交易成本;二是通過互聯網技術,大幅度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三是共享經濟推動的供銷雙方的積極參與。“互聯網+”北京下的共享經濟已經慢慢的發展壯大,雖然還存在很多問題,但是,相信其一定能夠向著最好的方向穩定發展。(作者單位為蘭州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