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玨伶?張星
我國經濟發展步入了新常態,中小企業在這種新形勢和新常態下,必須推進改革謀求長遠發展。當前新三板掛牌的中小企業規范的問題現狀主要表現為意識薄弱, 主要表現為內部控制不全面、財務核算工作不標準、信息披露不及時等的問題。本文主要是針對新三板掛牌企業在財務管控方面所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并對存在的風險提出一些對策和方法, 望對我國中小型企業的長期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中小微企業得到了較快發展,相關法律法規也在不斷調整完善。但由于中小微企業入市門檻低,存在諸多問題,如融資難、財務核算工作不標準、財務風險管控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完整等,其中融資困難是中小企業較為突出的財務風險,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新三板是我國為中小微型企業建立的全國統一監管下的場外交易市場,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為實現高水平財務管控模式, 新三板企業有必要對財務風險展開深度研究。
一、新三板概述
“新三板”市場指在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進入代辦股份系統進行轉讓試點,因掛牌企業均為高科技企業而不同于原轉讓系統內的退市企業及原STAQ、NET系統掛牌公司,故形象地稱為“新三板”。
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通常處于成長期,資產較少,信貸能力弱,應對風險能力不足。新三板市場的出現給處于初創期的企業帶來了新的融資渠道。
二、新三板市場存在財務風險原因剖析
(一)會計核算缺乏嚴謹性,實務操作不規范。會計核算不規范是新三板掛牌中小企業所面臨的最突出的風險。由于資金實力有限,在人力資源方面投入資源少引進高端人才少,多為有近親擔任財務人員,可能沒有專設的財會部門,給企業的會計計量可靠性帶來了信任危機。內部會計制度不完善,會計計量過程中對于會計政策的選擇不能準確按照會計準則的規定來操作,如為調整利潤對于折舊方法的選擇任意變更。這對于企業的持續經營、風險防范、合法合規提出了挑戰。
(二)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風險預見防范性弱。內部控制對于企業的發展十分關鍵,關乎著中小型企業能否在市場競爭中拔得頭籌, 同時調整自身, 以適應發展的實際需要。新三板掛牌的中小企業或者一人兼任多崗的工作,這就容易違背了近親規避和不相容崗位相分離的原則。不相容崗位由一人擔任給了見財起意之人可乘之機,不利于企業資產安全完整性的保障。當企業面臨風險時, 因缺少相應的風險識別、風險預警、風險評價以及防范風險的能力,計量偏差較大的會計工作無法準確預見企業經營的風險,會計事前預測的作用無法發揮其作用,加大了經營風險。
(三)稅務籌劃不合法,未足額繳納。對中小企業的稅收是中小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也是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新三板的企業在掛牌前規模小業務少,利潤低,一些企業通過隱藏收入、調賬增加成本達到少繳稅的目的。這對于合法和法規性以及企業的合理
三、針對新三板市場問題的對策
(一)建立健全企業會計核算體系,嚴格遵守會計準則進行會計核算。在新三板掛牌前中小企業必須嚴格遵守會計準則的規定建立好一套完整、合法合規的會計核算體系,進行會計業務處理。對于相關的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的選擇,一旦確立不得隨意更改,前后各期相同相似的業務應該可以進行具有可比性。管理層、股東對會計體系的建立應該予以重視,只有從源頭上樹立良好的規則意識,公司的制度才得以良好的貫徹。應單獨設立財務部門并指定專人主管會計部門,聘用具有良好會計業務處理技能的會計人員,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
(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風險識別。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不言而喻,對于會計部門內部審核制度的建立應該自上往下建立,只有當上層領導重視了才有可能建立起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對于不相容崗位需分離設置不同的人員負責,確保在敏感節點把控住風險。建立企業經營目標,這樣才能建立起企業統一的文化,鼓舞員工為了統一的目標而努力,而對于目標的完成度不應以盈利能力為標準,對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工作崗位應制定相應的績效標準。與此同時,對于公司資產安全應制定完整的授權審批制度,做好領用、歸還、保管登記。明確企業的投資回報率,降低成本,便于后企業的長遠計劃打下基礎。
(三)制定完備的稅務籌劃方案。企業要制定完備的稅務籌劃方案,首先要銷毀私設的賬套統一內外一套賬,規范賬套的設立,及時申報并繳納足額稅款。使賬目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反映出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對于之前的隱瞞收入、增加成本及費用的,要調整為正確的并補繳稅款。對于各項應交稅費應加以明確,制定出相應的稅收方案,考核各部門業務成果。
四、結語
近年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在放緩,中國經濟步入了新常態。國家為了扶持中國實體企業提出了很多利好企業發展的政策。新三板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國家大力支持,對中小企業的扶持給我國的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小型企業發展勢頭迅猛,彌補了主板市場的薄弱之處,這一政策也響應了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給新生的中小企業提供平臺,拓寬了其融資渠道。對中小企業本身,要積極抓住發展的機會,充分利用新三板發展壯大自身,也給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作者單位為廣東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