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祺
本文主要根據目前政府發展的實際情況,分析了我國政府會計存在的弊端,并由此對我國政府會計改革中權責發生制的作用做出了深入研究。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進一步深入,社會環境也出現了巨大變化,現行的會計制度已無法讓政府會計部門的相關管理要求得到有效滿足。因而在當前的發展趨勢下,要求我國政府實施會計權責發生制,以提升我國政府的辦事效率,而這也正是我國構建現代政府管理體系的前提條件,權責發生制的改革對于政府的預算管理與財務活動將會產生直接影響。
一、我國政府會計存在的弊端
(一)政府會計體系不規范
在以往的政府會計體系當中,財政總預算會計的主要目標,實際上就是為政府各個部門提供關于財政資金撥付的會計信息,從而便于政府職能的充分發揮及國家政策的全面落實。針對這一總體目標來講,其僅是將政府當作會計信息的運用者,卻未對其他利益有關人員對財政資金會計信息的實際需求進行綜合考慮。并且,在我國政府目前已有的財政預算體制中有著很多管理層級,預算體制傾向于扁平化,上級總預算與下級部門預算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以至使整個政府會計結構較為渙散,所構成的會計體系并沒有達到規范標準。
(二)運用收付實現制的固有缺陷
收付實現制也稱之為現金制,其會計確認主要把實質收到款項與支付金額當作根本標準,對于和會計主體現金流量有關的財務情況更加注重。收付實現制核算的會計主體僅包含現金形式的資產,在核算范圍內并未納入其他的政府可支配資源。此種簡便的操作方式,雖然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初可以讓經濟發展需求得到滿足,不過,伴隨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與政府會計業務日趨復雜,收付實現制下的會計核算無法將國有資產存量與當前政府債務狀況的真實信息完整提供,進而致使較多隱形政府債務的出現。
二、我國政府會計改革中權責發生制的作用
(一)有益于推動財政管理改革,提升提高財政部門自身理財水平
第一,基于部門預算改革的視角,建立在權責發生制前提下的政府會計與財務報告體制,能夠為部門預算的編制提供更加詳細且真實的各個預算單位財務現狀與成本等相關信息,進而讓部門預算的編制與具體要求達成一致,并且,這也為各個預算單位相應的績效評價工作奠定了穩固基礎。第二,基于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視角,國庫集中支付機制的實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財政資金分散閑置的情況,財政資金的運用效率也獲得了顯著提升,不過與此同時,也會讓人行國庫賬戶的閑置現金余額逐漸增加,致使財政資金產生新的“沉淀”。而經過使用權責發生制的核算形式,則可以讓政府的應收應付款項獲得較為全面且及時地確認與計量,有利于對每期的國庫現金支付量實行提前預判,進而為各個階級財政國庫部門依據規定實施國庫現金管理,提高國庫現金收益提供有效支持。
(二)有益于政府宏觀經濟決策,提升政府透明度
在原有計劃經濟體系下,我國財政屬于包攬型財政,政府統攬全部,財政主要經過財政資金的直接分配使政府目標得以實現。不過,伴隨我國市場經濟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入,在社會經濟運行過程中,政府與市場的分工逐漸變得更加明晰,政府的職能逐步轉變成經濟調控、社會管理以及公共服務。
因而,政府應當把全面信息當作決策依據,進一步強化實施宏觀調控的能力,提升各項決策的科學化水平。財政財務信息是政府決策所需條件當中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針對財政財務信息而言,其最為關鍵的則是實質運營成果以及政府的擔保等,而在現行收付實現制下,財政預算體系并不能將這些信息進行提供。當前,把收付實現制作為基本財政預算體系僅注重某一年度以內政府收支產生的現金流量,無法為政府實行長期性決策提供所需的關鍵信息。雖然與收付實現制相比,權責發生制在業務處理方面更為繁雜,不過其能夠為分析候選政策所產生的長期效應提供有效信息,這對于政府與領導決策服務將會十分有利。在當前政府改革逐漸趨向于透明化的形勢下,人民群眾對于政府財政財務公開也更加關注,人們要求通過全面且透明的信息對政府的履責狀況進行評估。針對人民群眾來講,收付實現制下的財政預算信息太過簡單,對于公眾監督政府資金的分配和實際運行情況沒有任何益處。而在政府會計將權責發生制引進以后,展現在人們眼前的財政財務信息也會變得更加豐富,使人民群眾對政府公共資源的有效監督得以真正實現,進而推動政府提升公共資源的配置與實際運用效率。
三、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化,市場經濟環境出現了很大變化。而與此同時,現行會計制度已無法真正滿足政府會計部門的有關管理要求,所以,在政府會計改革中引進權責發生制已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 作者單位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