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樂
【摘 要】
目的:探討老年綜合評估用于康復科老年患者的臨床評估價值。方法:將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獲取的82例具有完整康復治療干預信息的老年患者作為本文研究的基礎資料,按照患者入院時間的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n=41)與觀察組(n=41)。對照組采用常規康復干預模式,觀察組采用老年綜合評估干預模式,對比兩種方法的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而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與平均住院費用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老年綜合評估用于康復科老年患者的臨床評估,能夠提高評估的全面性并為后續的康復干預提供指導,以改善患者的綜合康復干預效果。
【關鍵詞】 老年綜合評估;康復科;老年患者
我國是老年人口大國,而每年都有大量的老年群體因各種疾病而進入醫院的康復科治療。在醫院康復科的治療過程中,傳統康復護理干預模式僅關注老年患者的外在病情特征,對于患者的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治療時間等因素缺乏高度關注。近年來老年綜合評估(CGA)被引入到康復科老年患者的臨床干預中 [1]。在康復科老年患者護理干預上新方案的提出,雖然給患者的康復治療帶來了新路徑,但是CGA方案的可行性與高效性還需要進一步探討。為此,本文作者結合本院附屬醫院康復科的臨床護理干預病例,對CGA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將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獲取的82例具有完整康復治療干預信息的老年患者作為本文研究的基礎資料;按照患者入院時間的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n=41)與觀察組(n=41)。其中,觀察組:男27例、女14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71.23±1.22)歲,平均病程(3.31±0.45)周,平均BMI指數(25.31±0.45)kg/m 2;對照組:男26例、女15例,年齡61~79歲、平均年齡(71.70±1.25)歲,平均病程(3.40±0.46)周,平均BMI指數(25.42±0.46)kg/m 2。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康復護理干預:根據主治醫生診斷與開具的處方來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根據患者病情特點與治療需要實施飲食干預,向患者及其家屬宣講日常自我護理方法與注意事項,對于疼痛感較強的患者給予必要的鎮痛治療,給予患者基礎性心理護理干預,對患者進行日常常規監護并給予基本的肢體活動引導。
1.2.2 觀察組 采用老年綜合評估干預模式:對老年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能力評估,借助蒙特利爾認知量表來實施老年患者的認知功能評價,以抑郁量表對老年患者的情緒進行評估,以簡易營養量表來對老年患者的營養狀況進行評估,對患者的尿失禁情況進行調查。整理上述量表并完成排版,構建康復科老年患者的CGA調查手冊。在老年患者進入康復科當日或次日內完成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來設計老年患者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例如,腦梗死患者在治療后往往需要臥床休養,這一階段需要對患者進行臥床期肢體康復干預,主要包括給患者配置適度仰角的枕頭以確保患者頭部輕微向上,將患者上肢放置在軀體兩側并保持放松姿態,幫助患者自然伸展手指或保持略帶彎曲;足底放置軟性物體并使其踝關節有一定的背屈;定期幫助患者進行軀干與肢體的翻動,一方面防止關節長期受壓,另一方面促進患者的血液流通。在老年患者出院后發放復查表并連續半年進行電話回訪。
1.3 評價指標
根據患者康復期間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墜地、跌倒、壓瘡)、平均住院時間、平均住院費用、護理滿意度等指標來進行評價。以調查問卷的方式收集患者的滿意度信息,將患者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統計選擇各等級選項的患者人數。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41×100%。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0.0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匯總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 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良事件發生率與護理滿意度
兩組患者在實施不同康復干預措施后,觀察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而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患者平均住院時間與平均住院費用
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為(9.31±2.15)d,平均住院費用為(1925.03±110.57)元,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老年患者的康復治療中采用合適的干預方案,對于緩解患者病痛、加速患者的疾病康復具有直接促進意義。目前,在康復科老年患者的康復干預過程中,老年綜合評估模式在國外已經得到大量的應用,在國內也逐步興起并得到患者的認可 [2]。老年綜合評估能夠結合老年患者在康復階段的軀體功能狀況,與心理認知來實施全面的康復干預。例如,在冠心病與腦梗死患者的康復治療中,傳統的護理模式對于老年患者的身體狀況與心理需求感知不足,而實施老年綜合評估模式后能夠在考慮老年人心理、生理需求的基礎上來設計針對性的護理措施。由此,一方面提高老年患者的疾病康復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夠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34]。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而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平均住院費用均低于對照組患者。綜上所述,老年綜合評估用于康復科老年患者的臨床評估,能夠提高評估的全面性并為后續的康復干預提供指導,以改善患者的綜合康復干預效果。
參考文獻
[1] 蘭永青.老年綜合評估護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康復中的應用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04(36):123124.
[2] 柯典閃,薛善樂.老年高血壓患者接受氨氯地平基礎治療前后的老年綜合評估[J].中外醫療,2017,36(26):108109.
[3] 劉萍.老年綜合評估護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康復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02(18):18,22.
[4] 毛祚燕.老年綜合評估護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34):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