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娜 崔妮妮 王靜
【摘 要】 目的:研究預見性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進行診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采取預見性護理。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焦慮程度評分值、護理滿意度和出院時的心功能分級情況。結果:觀察組護理后的焦慮程度評分值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出院時的心功能分級為Ⅰ級的占比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Ⅲ級和Ⅳ級占比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預見性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慮程度,提高護理滿意度,改善心功能分級。
【關鍵詞】
預見性護理干預;急性心肌梗死;護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促使血栓形成,從而導致冠脈管腔閉塞以及心肌缺血而引起 [12]。及時進行治療和護理干預是緩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癥狀,改善預后的關鍵。本研究主要探討了預見性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進行診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43~80歲,平均(57.24 ±5.35)歲;發病至送院時間3~10h,平均(3.96±0.87)h;室速11例,室早25例,房速8例,房室傳導阻滯6例,房顫10例。對照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齡44~79歲,平均 (58.03±5.92)歲;發病至送院時間3~10h,平均(3.97±0.82)h;室速12例,室早24例,房速7例,房室傳導阻滯6例,房顫11例。兩組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即常規治療、密切觀察病情的改變情況、按時服藥、臥床休息和吸氧等。觀察組采取預見性護理,準備齊全各種搶救所需的藥品,準備好心電監護儀、心電圖機和除顫儀等儀器設備;當發生心肌缺血壞死后,由于代謝產物聚集、迷走神經或者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兒茶酚胺增多等均會促進心律失常的發生,因而,醫護人員必須有針對性地、有的放矢地實施觀察和護理干預,對臨床上的各種先兆癥狀進行及早的防范以及正確的判斷;每日定時采集靜脈血以檢測血清心肌酶譜肌酸激酶、凝血酶原時間、肌酸激酶同工酶、血常規和電解質是否出現異常;必須全天候24h不間斷對患者進行心電監護,并且每15min對患者的心律、心率、血壓、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以及神志的改變情況進行一次監測且認真準確地記錄,當出現多源、頻發、多型、連發、成對以及RonT現象的短陣室性心動過速和室性期前收縮時,即為發生心室顫動的先兆,必須及時報告臨床醫師;如果患者出現抽搐、意識喪失、心電監護表明出現室顫時,必須馬上進行非同步電除顫。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焦慮程度評分值以及護理滿意度;并比較兩組出院時的心功能分級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 (±s)表示,組間對比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χ 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焦慮程度評分值以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的焦慮程度評分值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 兩組出院時的心功能分級情況比較
觀察組出院時的心功能分級為Ⅰ級的占比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Ⅲ級和Ⅳ級占比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癥狀主要包括劇烈胸痛、心肌酶學以及心電圖發生動態改變 [3]。尤其是在頭24h的不穩定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會受到心源性休克、猝死、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并發癥的威脅 [45]。預見性護理作為一種超前護理方法,通過參考疾病的變化特點、病因機制、發展規律、診斷標準、臨床特點和治療原則,分析可能會產生的潛在問題,使護理人員的預見性思維大大提高,有利于防治并發癥和促進病情的恢復,在臨床上廣泛被應用于肝尾狀葉腫瘤手術、活體肝移植手術和白內障手術中 [67]。本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護理后的焦慮程度評分值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出院時的心功能分級為Ⅰ級的占比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Ⅲ級和Ⅳ級占比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預見性護理干預可以顯著緩解其焦慮程度,提高護理滿意度,改善心功能。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慮程度,提高護理滿意度,改善心功能分級。
參考文獻
[1] 王曼,李蓉,辜麗梅,等.優化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08):911.
[2] 鄧伏雪,王小娟,胡云鳳,等.急性心肌梗死并發首次心力衰竭患者在院死亡率及臨床預后分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5,36(01):135140.
[3] 王月華.不同他汀類藥物治療早發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臨床隨訪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6,04(28):73.
[4] 李玉瓊,李雪娟,鄧方利.優質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保守治療患者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0):46.
[5] 文建英,陳朝瓊,張會文.急診護理路徑對比傳統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搶救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e01):207208.
[6] 陳煒.預見性護理在肩難產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31(48):4142.
[7] 姚來明.預見性護理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護理過程中的應用效果[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03):4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