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緒玲 劉正梅 高淑貞
【摘 要】 目的:觀察細節護理在急診危重患者轉運交接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及患者滿意度。方法:將本院急診危重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轉運,觀察組在常規轉運的基礎上,實施細節護理。結果:觀察組交接時間為(6.59±0.50)min、科室轉運交接質量評分為(97.85±0.98)分、護理風險發生率為2.44%、患者滿意度為97.56%、投訴率為0.00%,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實施細節護理,有助于縮短急診危重患者轉運交接時間,減少護理風險,提高患者及科室的滿意度。
【關鍵詞】
細節護理;急診危重患者;轉運交接管理;交接時間;患者滿意度
急診危重患者轉運交接期間,導管折疊、切口敷料松脫等風險的發生率較高。如護理不善,將對患者的安全性,及其家屬護理滿意度造成影響。有研究指出,將細節護理,應用到急診危重患者的護理中,有助于提高轉運交接的安全性。本文于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危重癥患者中,隨機選取82例作為樣本,闡述了細節護理的方法,并觀察了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急診危重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各41例。觀察組患者男女性別比例為21∶20。年齡24~99歲,平均(62.41±1.78)歲。疾病類型:急性心肌梗死14例、腦出血14例、農藥中毒9例、其他4例。對照組患者男女性別比例為22∶19。年齡22~90歲,平均(62.56±1.93)歲。疾病類型:急性心肌梗死15例、腦出血11例、農藥中毒10例、其他5例。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轉運,轉運期間,應給予保暖、吸氧,并核查引流裝置是否通暢。交接內容,則應以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信息為主。
觀察組在常規轉運的基礎上,實施細節護理。從轉運效率細節、人性化細節、安全細節三方面出發,提高轉運與交接的精細化程度。旨在提高轉運速度、減少護理風險,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交接效果,包括交接時間、科室轉運交接質量評分、護理風險發生率3項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及投訴率。
1.4 評分方法
轉運交接質量,需由患者及科室醫生分別進行評分,總分均為100分。評分越高,代表患者及科室醫生對轉運交接的滿意度越高。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 2檢驗,以(%)表示。計量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視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交接效果
觀察組交接時間為(6.59±0.50)min、科室轉運交接質量評分為(97.85±0.98)分、護理風險發生率為2.44%,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及投訴率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7.56%、投訴率為0.00%;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82.93%、投訴率為7.32%。兩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急診危重患者轉運期間,患者的心理狀態、轉運效率,以及安全管理效果,均會對其滿意度造成影響 [1]。常規急診危重患者轉運護理方法,對護理細節缺乏關注。受患者躁動行為,以及安全管理手段不足等因素的影響,轉運交接的時間往往較長,患者投訴率較高 [2]。
將細節管理,應用到急診危重患者轉運交接管理期間,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滿意度。細節管理在急診危重患者轉運交接管理中的應用方法及優勢如下:1)轉運效率細節護理: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是影響轉運交接效率的主要因素。為提高轉運效率,臨床應組織護理人員參與培訓 [3]。并于培訓后,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考核成績最優,且經驗豐富者,應專門負責轉運交接,提高護理效率及質量。另外,臨床還需為患者準備專用的轉運床 [4]。當轉運開始時,護理人員需立即與各相關科室取得聯系,為交接做好準備。當轉運床達到后,各科室護理人員,需立即對設備的參數及管道的連接情況進行調整。確保無誤后,方可進行交接工作。以避免交接時間過長,增加患者的痛苦 [5]。2)人性化細節護理:轉運期間,護理人員需幫助患者做好保暖,并加強對患者隱私的重視。如患者對病情較為擔心,且存在焦慮、恐懼等情緒。護理人員需立即告知其搶救已經完成,并主動與其交談,對患者進行安慰。在緩解患者緊張情緒的同時,提高其護理依從性,提高護理質量。3)安全細節護理:危重癥患者病情嚴重,如臥位不穩,或導管發生了折疊、擠壓及脫落問題,很容易增加患者的痛苦,危及其生命。對此,護理人員需于轉運交接期間,利用“分工站位”的方式,各自對患者的吸氧情況、輸液情況、切口情況,及導尿管情況進行觀察,提高轉運交接的安全性。危重癥患者的病因及病史,常無法明確。搶救成功后,轉運期間,護理人員應將隔離衣、手套等防護用具,應用到護理過程中。在此基礎上,及時清理患者的排泄物,預防交叉感染,提高護理安全性及科室滿意度。本研究發現,實施上述細節管理措施后,觀察組患者交接時間為(6.59±0.50)min、科室轉運交接質量評分為(97.85±0.98)分。與常規護理方法相比,交接時間更短、科室滿意度更高。觀察組患者護理風險發生率2.44%、患者滿意度97.56%、投訴率為0.00%。與常規護理方法相比,護理安全性更強,患者滿意度更高,優勢顯著。
綜上所述,實施細節護理,有助于縮短急診危重患者轉運交接時間,減少護理風險,提高患者及科室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郝喜艷.全程安全轉運及前瞻性護理干預在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23(09):142,144.
[2] 惠曉芳,王曉燕,夏如翠.質量管理工具在急診危重患者轉運交接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研究,2017,30(12):17331734.
[3] 祁春芹.護理安全管理在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31):119120.
[4] 李春娟.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提高急診危重患者轉運前風險評估準確率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02(40):154155.
[5] 袁榮,萬意.SHEL模式對急診危重患者院內安全轉運管理中規范行為及不良事件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9):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