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穎
現代企業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企業的自由度逐漸擴大,企業開始走向市場。但國有企業在產權制度方面仍然存在制度不清晰,權責不統一,造成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政企不分,國家行政機構仍在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國有企業不能發揮自主權,不能做到自負盈虧。因此,國有企業產權制度還需要做到產權結構多元化、產權界定明晰化、產權交易市場化等方面。
一、國有產權制度理論
根據中南財經大學的教授賀朝義在《關于國有產權制度的幾個問題》中指出,應從產權結構多元化、產權界定清晰化、產權交易市場化、產權管理專業化、產權經營法制化、產權運行高效化六個方面來進行產權制度的改革。其中我認為較為重要的三個方面即:結構多元化、界定清晰化、交易市場化。
首先是產權結構多元化,這有兩種含義:一是產權性質多元化。要克服公有產權一統天下的局面,實行國有產權、集體產權、私有產權、股份混合產權私和其他產權長期并存的產權結構體制;二是資產來源多元化、分散化。應對各種性質的產權主體一視同仁,各種優惠條件逐漸拉平,創造平等的競爭環境;其次,加快股份制改革,把國有企業引上股份公司的路子。
其次是產權界定清晰化。產權是一種財產權,對企業而言,產權是指構成法定主體的企業對作為生產和經營要素的資產行使占有、使用、受益和處置等權益的總稱。從理論上講,我國的企業財產所有權是明確的,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財產所有權。但實際上,由于長期的行政分權所形成的權力平行與交叉的各部門的行政權限分配格局,使得所有者權力的物權、人事權難以統一,形成企業產權虛化代從而嚴重影響了企業活力增強與效益增長。反過來,邊界的不明確、法人產權的不規范及其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又給產權制度的變革造成了重重困難。但是由于關于產權的界定涉及面特別廣,因此要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地來,慢慢地思考最佳的對策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產權交易市場化及要達到以下幾點:一是股票交易市場,適用于面向社會發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其股票公開上市,在股票市場上進行公開買賣、實現國有資產流動。二是股權轉讓市場,適用于有限責任公司。股份不面向社會,股東交付股金后所獲股權證書不能自由流動,須在其他股東同意的條件下出讓或轉讓股權,在股權市場上流動。三是產權交易市場,適用于非股份制企業的資產和產權交易或轉讓,如拍賣、購買、資產調劑、聯營等。四是經營權轉讓市場,適用于一些由國家直接控制,但不能直接經營的國有企業或不能采用股份制形式的國有企業。在這些企業中,不轉讓產權,而是采用委托、承包、租賃經營方式,通過招標競爭出讓經營權,并以合同的方式確定雙方的責、權、利關系。
二、馬鋼鋼鐵公司
下面來引用一個案例:馬鋼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原馬鞍山鋼鐵公司(簡稱“原馬鋼公司”)基礎上經過股份制改造,于1993年6月1日成立的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原馬鋼公司是全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我國九大鋼鐵企業之一,也是安徽省最大企業,其經濟效益一直是處于鋼鐵企業的中上水系馬鋼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特大型鋼鐵企業唯一一家股份制改造試點企業,也是我國鋼鐵行業唯一一家在境內外公開發行股票的企業馬鋼股份有限公司全面接受了原馬鋼公司鋼鐵生產業務。馬鋼股份有限公司擁有比較規范的股份制同時,還通過股份制改造獲得了較大優勢:第一,資本優勢。通過向境內外公開發行股票,馬鋼股份有限公司獲得了數十億元的資本,資本金比較寬裕。到目前為止,馬鋼股份有限公司還有不少的資金存在香港銀行而且從每年分紅情況來看,公司每年支付的紅利率遠不足銀行貸款利息率公司負債率一直在30%左右徘徊與其它資本金匱乏、不堪債務負擔的國有企業相比,馬鋼股份有限公司無疑存在著資本金優勢。第二,社會負擔優勢,馬鋼股份有限公司擺脫了醫療、教育、住房、后勤服務等沉重的負擔,為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取得了一大優勢。第三,社會稅收優勢:馬鋼股份有限公司所得稅率為15%。
然而,馬鋼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經營狀況每況日下,集中反映在近年來實現利潤大幅度下滑:1993年實現利潤居全行業第4位;1994年實現利潤88億元,下降為全行業第6位;1995年實現利潤僅為2153萬元,在全行業排位下降到第27位;更為嚴重的是,自1995年8月以來,出現了月度虧損,而且月度虧損額呈上升趨勢。不可否認,1993年下半年以來國家實行宏觀調控政策和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對國有企業,尤其是大中型國有企業生產經營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整個鋼鐵行業不景氣。
從表面上看,馬鋼股份有限公司有比較規范的董事會、監事會和股東大會制度公司章程規定重要決策必須經過股東大會通過,股東大會做出普遍決議,應由持有不少于在該會議有表決權的股份總數二分之一以上的股東出席,并由出席股東會二分之一以上的表決權同意方為通過;股東大會做出特別決議,應由持有不少于該會議有表決權的股份總數三分之二以上的股東出席,并由出席股東的三分之二以上的表決權同意后方為通過。董事會由股東大會選舉產生,董事會任命總經理及高級經理人員。公司章程等一切規章制度看似國際慣例是一致的,產權看似也是清晰,實則完全不同。首先從股東結構上看,馬鋼股份有限公司總股本為645530萬股,其中:馬鋼總公司持有國家股403456萬股,占總股本62.5%;境內法人或自然人持A股68781萬股,占總股本10.5% ;境外法人或自然人持有H股173293萬股,占總股本26.88%。由于國有股占總股本的近三分之二,無論是選舉董事會,還是股東大會作決議,實際上只要是馬鋼總公司做出的決議,股東大會就能通過,而馬鋼總公司反對的議案,無論如何股東大會也不能通過因此,從董事會的產生換屆、馬鋼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及經理人員的任免,到公司重大經營決策無不操縱在馬鋼總公司手里,股東大會形同虛設。其次,由于規定國有股不能上市流通(這與國際慣例不相符),也就剝奪了國有產權的退出權:同樣作為馬鋼股份有限公司所有者,國有產權所有者和其它法人或自然人所有者之間在財產權利上存在著不對稱關系。一方面,國有產權的代言人實際上對馬鋼股份有限公司有完全控制權,少數分散的其它法人和自然人股東被剝奪了在股東大會的發言權,其產權得不到有效保護,造成國有產權侵害其它產權;另一方面,一旦其它法人或自然人股東被剝奪了用手投票的權利,他們可以行使自己最后的權利一一用腳投票,轉讓其剩余索取權,以保護其財產權利不受侵害。而由于規定國有股不能上市流通(與國際慣例嚴重不符),也就剝奪了國有產權用腳投票的權利。從這個角度說,國有產權也未能得到有效的保護,國家只能容忍企業的違約行為。同時,國家不會讓馬鋼股份有限公司這樣一個特大型企業宣布破產,而使國有財產免受更大損失,因此國家實際上仍然對馬鋼股份有限公司負有完全責任。(作者單位為蘇州大學東吳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