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淼
教育互聯網化發展浪潮迅猛,高職教育正在發生根本性變革。新的教育革命對高職教師的職業轉變提出了強烈的需求,教師的職業價值、地位和期望的作用發生了變化。文章從分析高職教師職業價值演變規律著手,對教育互聯網化下高職教師職業面臨的嚴峻挑戰進行揭示,提出教育互聯網化背景下高職教師職業發展的建議。
互聯網+時代引發了教師行業結構的變化,高職教師作為教師行業重要的一部分,培育和教養出了許多專業的優秀人才。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摒棄了傳統教育方式的弊端,更新了人們對教育的認知,也是一場教學思維的變革,更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也使新時代下的高職教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本課題就高職教師在互聯網+教育時代下,面臨的專業發展問題做出了分析,并通過探究提出了切實可行、符合實際情況的方法,以期待能有效提高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整體職業水平,進而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國家政策的支持,“互聯網 + ”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互聯網 +教育”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新模式。“互聯網 + 教育”的出現和發展,使得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尤其是在線教育的發展打破學校、教師對知識的壟斷,打破教與學的時空壁壘。但目前教師專業發展存在一下的問題:
(一)缺少對專業發展的正確認識,功利化傾。在職教師缺少長遠規劃,多以獲取教師崗位或職稱晉升所需的“資格證書”“繼續教育學分”為目的,教師發展功利化嚴重,急功近利,無視自己的興趣愛好、研究方向,一旦達到目的,教師發展也就畫上了句號,忽視了時代發展需要,忽視了信息技術帶來的緊迫感。
(二)教師專業發展兼顧了學習廣度,但缺少學習深度。“互聯網 +”快速發展,教師可以隨時隨地選擇自己熟悉和不熟悉的內容進行學習,學習時間及學習內容都具有碎片化特征,大大增加了學習廣度。對于觸手可及的信息資源,學習者難以做到熟讀、理解、掌握、運用,僅僅停留在淺嘗輒止層面。
二、教育互聯網化背景下高職教師職業價值的變遷
在教育互聯網化背景下,圖片、音像、視聽材料等媒體形式被大量運用于實際教學。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知識產生、儲存和傳播方式變化為網絡流,更加快捷,成本更低,覆蓋人群更加廣泛。優質教學資源通過互聯網廣泛傳播,互聯網化教育革命帶來了當前高職教師職業變革的強烈需求,大多數高職教師作為“知識承載者”和“知識傳授者”的價值被弱化。傳統的教與學模式已經被信息技術帶來的變革所顛覆,高職課堂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觀察學生學習情況、幫助與指導學生成為教師職業活動的核心內容。
三、高職教師的職業新特性
“互聯網+”打破了權威對知識的壟斷,讓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讓學生隨時、隨事、隨需、隨地獲取學習資源.人人能夠創造知識,人人能夠共享知識,人人也都能夠獲取和使用知識.“互聯網+”時代的教育,高職教師的職業特性也增加了新的內容。
(一)高職教師職業活動的跨時空交互性“互聯網+教育”不僅在于可以實現教學信息和內容的遠程傳輸和資源共享,更重要的是可以突破時空局限,讓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全方位的雙向互動交流.這種移動化、社交化、碎片化的交流可以是實時的,也可以是非實時的,可以在本校完成,也可以在校外完成。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不再局限于面對面的交流,更多的發生在線上線下多層次的雙向互動,既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又能通過教師與學生一對一的深入廣泛交流,達到教育“春風化雨”的效果。
(二)高職教師職業活動的開放創新性“互聯網+”時代是一個資源整合和融合時代,“互聯網+報紙”產生了“報網一體”,“互聯網+廣播”產生了“電子廣播”,“互聯網+電視”催生了“網絡電視”,“互聯網+教育”孕育了“智慧教育”。智慧教育通過開放、共享的互聯網平臺,對教育教學資源進行不斷的整合和融合。高職老師在這一融合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這種趨勢下,高職教師的職業則具有開放性和創新性的新特性,教師的一個主要任務是注重知識碎片的前期積累和系統化整理,在知識資源數字化過程中創造新的高質量作品,建立優質資源庫,在開放共享的過程中贏得用戶群.高職教師的人格魅力和優質資源內容成為高職教師在教育界的立足之本和發展之源。
總之,互聯網化對高職教師提出了全新的工作要求,其中心工作也從對教學內容的研究轉換到對學生學習行為的研究上。教育互聯網化下,高職教育需要的是精通信息化技能的個性化教師。因此,高職教師應將自己轉變為學習者,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不斷利用線上、線下多種手段學習新的信息技術知識、新的學科知識以及新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高職教師還需要在不斷建構自己個性化知識體系的同時投身于高職教育改革實踐,通過實踐豐富完善職業能力。(作者單位為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7年度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教科研課題《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研究》 課題批準號 JGJX2017D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