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駿
隨著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深入,各類生產要素結構性的變化日益凸顯。而作為生產要素領域當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勞動力要素,也在悄然發生變化。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究竟是保持現狀,還是順應形勢的變化,進行管理制度的革新,這是擺在中小企業面前的一道課題。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歷來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管理制度,而供給側改革,就是要對供給側進行結構性改革,這里面包含了資本、土地、勞動力、企業管理等諸多因素。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主要特點是量大、面廣、起點不高,且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面對全球經濟的不斷變化和國內經濟進入新常態這兩大挑戰,其發展的核心問題是人才。但是現階段中小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層面仍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因此,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下,中小企業進行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轉變固有的管理模式,不僅能有效管控生產要素成本風險,而且能使企業在今后的發中不斷吸引高素質人才為企業所用,最終使企業向著良性的、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前進。
一、目前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
(一)人力資源管理缺乏長遠規劃
由于中小企業一般缺乏較明確的戰略規劃,因此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不可能有明確的計劃,只能是“亦步亦趨”。在職工招聘,尤其是管理層人員招聘時,多以外部招聘為主,而沒有在內部進行挖潛。由于缺少規劃,導致人力資源管理上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使得人員流動性較大,最終影響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
(二)信息技術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未得到充分利用,人力部門仍忙于日常事務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模式造成沖擊,但很多企業的各級管理者和員工對信息技術的熟悉程度不足,網絡在企業管理中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且目前中小企業擁有過剩的管理者、員工、生產設備等,人浮于事,無法集中在核心事務上,導致企業效率低下。
(三)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投入不足
由于中小企業多處于資本積累的原始階段或處于成長期,多以傳統產業為主,資金積累的周期比較長,造成其資金實力相對薄弱。在引進人才的力度上,中小企業相比于那些大企業就顯得捉襟見肘。要拿出大比重的資本來引進各類人才,必然會給企業的運營帶來較大風險。在培訓職工上,中小企業也很少投入。很多企業根本沒有開展相應的培訓工作;即便有,也只是在政府部門的要求下進行的臨時培訓,沒有一個長期穩定的培訓計劃。
(四)中小企業人力資源流失嚴重
當今市場競爭機制的不斷完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使得人力資源的競爭空前激烈;中小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等方面不完善,造成人力資源與企業發展戰略不匹配,人事任用不當,勞動保障制度、績效考核制度、薪酬制度、激勵制度等方面有不公正的情況存在,以沿海地區為例,不少中小企業在員工的社會保障、薪酬制度方面的問題較為突出,社會保障和薪酬待遇所引發的糾紛時有發生;而員工職業發展規劃缺失等問題,也會造成中小企業人力資源嚴重流失。
二、供給側改革對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
供給側改革對企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人力、資金、產能、庫存等方面,而作為生產第一要素的人力,供給側改革對它的影響是要回歸到創新管理方式以及推進人力資本驅動。企業高品質產品與服務的背后是高素質與高效能的人才供給,人才的供給又與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休戚相關,不可分割。因此,供給側改革對中小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勢必會帶來重大影響。
三、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調整與選擇
(一)轉變人力資源管理的認識
主導人力資源管理的部門與企業高層人員,要認清目前改革的趨勢,轉變對人力資源管理的認識,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強化人力資源目標管理,借助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不斷更新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促使企業不斷取得進步。
(二)制定符合企業發展的人力資源戰略規劃
企業管理層要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要從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的、符合本企業發展的人力資源管理規劃并付諸實踐,通過各種渠道及時為企業注入新鮮血液,以適應企業變革,適應社會大環境的不斷變化。
(三)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及時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重點是要在職工培訓、績效管理、薪酬管理和各類福利管理上做文章,這些都關系到企業的良性運行和職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完善中小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不僅能極大提高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創造性與自覺性,也能從一定程度上為企業招聘新員工發揮作用。
四、結語
實施供給側改革,既是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和當前經濟形勢下的正確選擇,更是一次考驗與挑戰,堪稱是一把“雙刃劍”。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中小企業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中不管如何變革,都無法繞開“人力資源”這一最根本的生產要素。中小企業只有不斷的創新、變革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加強主導意識和憂患意識,通過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加大投入,才能吸納更多的人才,留住更多的人才,使人才與企業共同進步,最終使企業在改革的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作者單位為紹興市上虞區永和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