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艷
【摘 要】 目的:研究和比較三種不同檢驗方法用于陰道細菌檢驗中的效果。 方法:選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03例需要進行陰道細菌檢驗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使用細菌培養檢驗法、PCR檢驗法和革蘭染色法這三種方法分別對所選擇的103例陰道檢驗患者進行檢驗,分析三種方法的檢驗結果,將三種方法的檢出率進行比較。結果:細菌培養法的檢驗結果中,檢查出的陰性患者有28例,陽性檢出率為72.82%;PCR檢驗法的檢驗結果中,有25例患者被檢查為陰性,陽性檢出率為75.73%;在革蘭染色法檢驗結果中,有66例患者為陰性,陽性檢出率為35.92%。三組數據對比,PCR檢驗法的檢出率要明顯高于其他兩種檢驗方法,且與革蘭染色法的檢出率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患者進行陰道細菌檢驗過程中,PCR檢驗法的檢驗結果的準確度要高于革蘭染色法和細菌培養檢驗法,具有較好的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細菌培養法;PCR檢驗法;革蘭染色法;陰道細菌檢驗
細菌性陰道疾病屬于混合性感染疾病,是女性常見的婦科疾病類型之一。一般來說,患有細菌性陰道疾病的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陰道分泌物增加、瘙癢不適和伴有異味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促使患者出現抑郁、焦躁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水平。而陰道細菌檢驗作為治療細菌性陰道疾病的重要步驟之一,在疾病的治愈和患者身體的恢復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1]。在這種情況下,及時研究和探討出高效、便捷且臨床意義較大的陰道細菌檢驗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陰道細菌檢驗的103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20~48歲,平均年齡為(25.1±1.3)歲。經過檢查,所有患者都有陰道灼熱感、白帶多和瘙癢不適等癥狀出現。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采取截石位方式來進行檢驗,當患者的宮頸顯露出來后,確保將無菌的陰道鏡放置在合適位置,然后采用提前準備好的無菌棉簽將患者陰道分泌物進行采集,采集結束后放進提前準備無菌的0.9%的氯化鈉溶液于試管中。然后,利用細菌培養檢驗法、PCR檢驗法和革蘭染色法三種方法對所選擇的103例陰道檢驗患者分別進行檢驗,具體的檢驗方案如下。
1)細菌培養檢驗法:在無菌的環境條件下,將已經采集的患者陰道分泌物從試管內拿出,對陰道分泌物進行接種,接種需要先將采集的標本放置在固體培養基上,再利用專門的培養液進行細菌分離。然后,將固體培養基放置于二氧化碳培養箱中進行孵育。通常培養箱的溫度在35℃最利于培養基的孵育,孵育時間一般為2天。在2天后,對培養箱中的培養基進行仔細的觀察,然后對呈現灰色、半透明且類似于水滴形狀的細菌類型進行檢驗,檢驗的要求要嚴格按照生化的檢驗標準來實施和進行。
2)PCR檢驗法:提取50mL的陰道分泌物放進0.9%的氯化鈉溶液中,然后以12000r/min的速度對其進行離心處理,離心時間10min。在離心處理后,對上清液清除,然后于堿性裂解液相融合,在98℃的穩定溫度下對液體進行10min的加熱處理。在加熱處理結束之后,對處理過的液體再進行一次離心處理,速度同樣是12000r/min,時間為5min。在二次離心結束后,去除上清液進行DNA模板的制作,同時在模板上面用30uL的無菌石蠟油進行覆蓋,然后對其進行正確步驟的32環PCR循環處理。
3)革蘭染色法:對未破損的玻璃片進行嚴格的清潔,并將其放置于濃度為95%的乙醇溶液當中,隨后取出進行必要的擦拭,再將其置于一定環境中晾干。在晾干后,將采集到的陰道分泌物均勻的涂抹在玻璃片上,利用顯微鏡對陰道分泌物進行仔細的觀察。
1.3 觀察指標
當103例患者分別進行過細菌培養檢驗法、PCR檢驗法和革蘭染色法三種檢驗方法后,對三種檢驗結果進行分析和比較。觀察并對比三種檢驗方法在陰道細菌檢驗當中的檢出率。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用%來表述計數資料,運用χ2檢驗;用(±s)來表示計量資料,運用t檢驗。P<0.05時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細菌培養檢驗法和PCR檢驗法的檢驗結果對比
根據研究結果得知,在細菌培養檢驗法檢驗結果中,檢查出患者為陽性的一共有75例,陽性率為72.82%。而PCR檢驗法的檢驗結果中,患者被檢查出為陽性的有78例,陽性率為75.73%。兩種方法進行陰道細菌檢驗的結果之間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2.2 細菌培養檢驗法和革蘭染色法的檢驗結果對比
從實施革蘭染色法檢驗出來的結果上來看,其檢查出來的陽性患者有37例,陽性診出率為35.92%,明顯低于細菌培養法檢驗出來的72.82%陽性檢出率,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表2。
2.3 PCR檢驗法和革蘭染色法的檢驗結果對比
在PCR檢驗法的檢驗結果中,有78例患者被檢查出為陽性,陽性率為75.73%。而在革蘭染色法檢驗結果中,有37例患者為陽性患者,陽性診出率為35.92%,明顯低于PCR檢驗法的檢驗結果,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表3。
3 討論
在患病初期,有10%~50%的患者無任何明顯的癥狀,這就導致了患者病情可能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加重[2]。正因為如此,患上細菌性陰道疾病的患者還容易患上盆腔炎、子宮異常出血、宮頸癌、不育和流產等并發癥,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而且,就目前的治療水平來說,此疾病的治愈率雖然可以達到80%以上,但是1年內復發的機率也非常高, 80%左右的患者可能會復發。對細菌性陰道疾病患者進行必要陰道細菌檢驗,能夠為醫護人員分析疾病產生的原因和診斷患者的疾病類型提供一定依據,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醫護人員制定的治療方案的有效性和用藥的準確性,進一步提高此疾病的治療效果[3-4]。
本研究主要采取細菌培養檢驗法、PCR檢驗法和革蘭染色法三種檢驗方法對所選擇的103例需要進行陰道細菌檢驗的患者進行檢驗,并對三種檢驗方法所檢驗出來的結果進行比較。根據結果顯示,細菌培養法的檢驗結果中,檢查出患者為陽性的有75例,陰性有28例,陽性檢出率為72.82%;PCR檢驗法的檢驗結果中,有78例患者被檢查出為陽性,有25例患者為陰性,陽性檢出率為75.73%;在革蘭染色法檢驗結果中,有37例患者為陽性患者,66例患者為陰性,陽性檢出率為35.92%。細菌培養法的檢驗結果與PCR檢驗法的檢驗結果之間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細菌培養法的檢查結果和革蘭染色法檢驗結果之間、PCR檢驗法的檢驗結果和革蘭染色法的檢驗結果之間,差異都較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在這三種檢驗方法中,運用PCR檢驗法對患者進行陰道細菌檢驗的準確率較高,具有較好的臨床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 蒙志平.PCR檢驗法和細菌培養法在細菌檢驗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37):159-160.
[2] 黃江紅.用三種檢驗方法進行陰道細菌檢驗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19):89-90.
[3] 劉益.3種檢驗方案在陰道細菌檢驗中的應用對比[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03(04):659,661.
[4] 董成霞.陰道細菌檢驗應用不同檢驗方法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18):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