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蓮
【摘 要】 目的:探析胎盤前置狀態和低置狀態對于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產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入的122例胎盤前置狀態和低置狀態患者臨床資料,依據胎盤位置將其分為胎盤前置組90例、胎盤低置組32例,對兩組妊娠結局進行比較。結果:兩組妊娠結局相比較,剖宮產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產后大出血、子宮胎盤卒中、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死胎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胎盤前置狀態和低置狀態均存在著較高的剖宮產率,但胎盤低置狀態的妊娠結局總體上優于胎盤前置狀態。
【關鍵詞】 胎盤前置狀態;胎盤低置狀態;妊娠結局
妊娠中期之前出現的前置胎盤被稱之為胎盤前置狀態,而低置胎盤則被稱之為胎盤低置狀態,隨著診療技術的快速發展,二者檢出率逐年提高且均會對產婦分娩帶來不良影響,甚者危及母嬰生命安全,日益引起臨床的重視與關注[1]。相較于胎盤前置狀態,胎盤低置狀態發生率更低并且屬于性質較輕的一種類型,既往臨床圍繞胎盤前置狀態與妊娠結局展開的研究較多,但卻鮮少涉及胎盤低置狀態的報道,使得研究領域尚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探析胎盤前置狀態和低置狀態對于妊娠結局的影響,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產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入的122例胎盤前置狀態和低置狀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胎盤位置將其分為胎盤前置組90例、胎盤低置組32例。胎盤前置組年齡30~35歲,平均年齡(32.33±1.01)歲;病理類型:中央性前置胎盤31例、部分性前置胎盤16例、邊緣性前置胎盤43例;孕次1~4次,平均孕次(2.50±0.50)次;產次1~3次,平均產次(2.00±1.00)次;合并癥:妊娠期糖尿病16例、妊娠期高血壓10例。胎盤低置組年齡31~35歲,平均年齡(32.35±1.00)歲;孕次1~5次,平均孕次(3.00±1.00)次;產次1~4次,平均產次(1.50±0.50)次;合并癥:妊娠期糖尿病5例、妊娠期高血壓3例。納入標準:1)臨床資料完整,無缺失項者;2)既往無血液系統疾病,凝血功能檢查結果正常者;3)胎盤前置狀態和胎盤低置狀態均經影像學檢查確診。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或器官功能衰竭者;2)多胎妊娠者;3)既往有吸毒、性病史者。兩組患者除病理類型外其余資料無明顯統計學差異,可實施分組比較。
1.2 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回顧性分析法對納入的122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隨后依據胎盤位置進行分組并利用統計學軟件對分組之后的患者妊娠結局進行比較,以判定不同胎盤狀態對妊娠結局的影響。
1.3 觀察指標
將妊娠結局作為觀察指標,包括剖宮產、產后大出血、子宮胎盤卒中、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死胎。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妊娠結局相比較,剖宮產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產后大出血、子宮胎盤卒中、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死胎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胎盤前置狀態以及胎盤低置狀態是當前產科臨床較為常見的妊娠中期并發癥,并且近些年來二者檢出率逐年提升。胎盤位置發生異常后均容易形成胎盤早剝并引發突發性大出血,給母嬰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即便是胎盤前置狀態以及胎盤低置狀態引發的剖宮產率、產后大出血等不良事件的風險分別較前置胎盤、低置胎盤而言更低,卻依然需要引起臨床的足夠重視與關注[2]。盡管當前臨床對引發胎盤前置狀態以及胎盤低置狀態的危險因素并未形成一致共識,但是絕大多數學者認為以下幾方面與二者發生、發展存在著密切的關聯性:1)患者既往有過宮腔操作史,例如診斷性刮宮、人工流產等,尤其是人工流產頻繁者,發生胎盤前置或者是胎盤低置的風險越高,原因則是與頻繁的宮腔操作損傷了子宮,使得后者前壁越發變薄,胚胎發育過程中容易于較厚的后壁著床,隨著孕周的增加,胎盤逐漸向子宮壁薄弱之處運動[3]。2)年齡35歲以上懷孕的女性屬于高齡產婦,此時子宮內膜厚度越發變薄并且血管發育情形屢見不鮮。3)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IVF-ET是目前臨床治療不孕不育的重要手段,其原理是將體外結合的胚胎利用人工的方式置入產婦子宮內,在操作過程中患者自身的前列腺素容易受到刺激而大量釋放,隨著前列腺素濃度的提高,機體不可避免地發生宮縮反應而將胚胎種植于子宮下段部位,繼而引發胎盤前置或胎盤低置[4]。
胎盤前置狀態會影響妊娠結局已經毋庸置疑,原因在于胎盤前置狀態形成之后難以被逆轉,隨著孕周的逐漸增加而最終轉變成為前置胎盤。但是胎盤低置狀態對妊娠結局的影響程度如何卻鮮少有此方面的報道,研究領域仍然存在著較大的不足之處,所以對此展開研究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證實,胎盤低置狀態下剖宮產率略低于胎盤前置狀態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產后大出血、子宮胎盤卒中、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死胎等發生率相比較,胎盤低置狀態均低于胎盤前置狀態。由此結果提示臨床,剖宮產仍然是目前處理胎盤前置狀態和胎盤低置狀態的首選手段,即便是采取了及時的臨床干預依然無法改變此種局面。但是在其他不良事件比較上,胎盤低置狀態明顯更具優勢。之所以得出上述論斷,原因如下:1)相較于胎盤前置狀態,胎盤低置狀態為前置胎盤的必經環節,一般情況下10%左右的胎盤低置會轉變為前置胎盤[5]。換而言之,胎盤前置狀態較胎盤低置狀態更為嚴重,所以引發的不良事件的風險也就越高。2)胎盤前置狀態以及胎盤低置狀態的轉歸也不盡相同。當胎盤低置狀態被及早發現后即可以通過靜養觀察、運動指導等方式促使胎盤向上移動,甚至完全有可能恢復至原有的正常位置。但是胎盤前置狀態一旦過了28周就會形成前置胎盤,即便是妊娠中期之前也很難通過靜養觀察、運動指導等方式逆轉,故此形成的前置胎盤多數是以保胎為主,最大程度上延長孕周,在適當的時機選擇終止妊娠[6]。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胎盤前置狀態以及胎盤低置狀態均伴有明顯的臨床癥狀表現,尚有部分患者不會表現出任何不適癥狀或者是不適癥狀程度較輕,容易被患者所忽視,所以對此部分人群予以重點關注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胎盤前置狀態和低置狀態均存在著較高的剖宮產率,但胎盤低置狀態的妊娠結局總體上優于胎盤前置狀態。
參考文獻
[1] 連旭波,韋春杏.妊娠期兇險型前置胎盤的核磁共振成像診斷價值與妊娠結局的關系[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8,10(01):28-31.
[2] 李明,杜菲,滕銀成,等.兇險性前置胎盤的妊娠結局及其與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7,33(10):755-759.
[3] 莊國麗.剖宮產后瘢痕子宮患者再次妊娠并發前置胎盤對圍生期母兒結局的影響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3):2887-2890.
[4] 潘燕梅,劉世良,李秀英,等.630例前置胎盤的主體附著位置及疤痕子宮對母兒結局的影響[J].熱帶醫學雜志,2017,17(01):41-44.
[5] 趙磊,趙先蘭,程艷梅,等.不同類型前置胎盤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06):1163-1165.
[6] 朱靖,汪菁,陳玲,等.胎盤早剝的危險因素及妊娠結局分析[J].安徽醫學,2015,36(12):1472-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