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瑩 郭濱 周雪娟
【摘 要】 目的:觀察高度近視眼玻璃體切割術后早期眼壓的變化,分析眼壓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及發生的時間。總結高度近視眼玻璃體切割術后的護理經驗。方法:對310例眼行玻璃體切割術后1周眼壓值進行監測,其中高度近視眼93例,分析總結高度近視眼玻璃體切割術后眼壓的變化特點及相應護理措施。結果:高度近視患者玻璃體切割術后的高眼壓的發生率為29.0%,顯著高于玻璃體切割術后的高眼壓的、發生率。結論:應對行玻璃體切割手術的高度近視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 從而防止高眼壓所造成的視功能損害。
【關鍵詞】 玻璃體切割;高度近視;高眼壓
玻璃體切割術后早期高眼壓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并發癥,發生機制復雜,臨床表現隱匿并與術后其他癥狀混雜在一起,有時鑒別和處理非常困難,在眼壓的測量和分析方面也需要特殊關注[1]。而高度近視患者術后高眼壓的發生率更高,術后護理需予以特別注意。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收集云南省個舊市人民醫院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的310例玻璃體切割手術,其中93例合并高度近視(近視度數大于-6.00D),本組病例中男性179例,女性131例,年齡最小的14歲,最大的71歲,平均53.2歲。
1.2 手術方法
根據具體情況行玻璃體切割手術,手術切口均使用25G鞏膜穿刺刀制作,310例患眼均未行鞏膜外環扎、墊壓、冷凝、放液手術,其中玻璃體腔過濾空氣充填患者39例,C2F6惰性氣體充填患者74例,玻璃體腔硅油充填患者197例。硅油為德國產,黏度為5000centstroke。
1.3 眼壓監測方法
一般認為,壓平眼壓計在玻璃體視網膜手術后測量眼壓最準確,然而玻璃體切割術后常合并眼瞼腫脹和角膜上皮缺損、水腫,使用壓平眼壓計并不準確,且增加操作難度;氣體眼壓計雖然操作方便,但氣體眼壓計低估眼壓是16%~25%[2],各種眼壓計雖有差異,但差異無顯著性,本實驗選擇氣流眼壓計進行眼壓監測,對高眼壓的篩查仍以大于21mmHg為界,術后低眼壓的篩查以小于8mmHg為界,在術后第1天至7天早上8點連續測量眼壓,觀察眼壓的變化趨勢,當氣流眼壓計測定眼壓高于25mmHg時,予干預措施降低眼壓治療。
1.4 護理方法
首先,體位指導在玻璃體切割手術前后的護理中尤為重要,例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患者,術前應指導患者臥位時裂孔位于低位,術后應指導患者向相反方向臥位,以便在氣體或硅油的上浮力作用下頂壓網膜復位,促進視網膜脫離的恢復。
其次,行后節手術患者通常視力低下,自理能力受限,對陌生環境的不適應,在情緒上通常表現為焦慮、悲觀。因此應針對每個患者進行個性化心理疏導。
再次指導術前指導病人戒煙、戒酒,預防感冒,清淡飲食,對低眼壓患者限制活動,對于糖尿病者按時監測血糖,告知患者術后嚴重的咳嗽可引起傷口哆開、眼內出血等。高血壓病人應在心血管專科醫生指導下用藥, 保持血壓穩定。
2 結果
其中高度近視患者發生低眼壓41例(44.0%);術后3天內發生高眼壓14例(4.5%),其中高度近視患者發生高眼壓5例(6.5%)。301例玻璃體切割術后患者中,術后1周內發生低眼壓69例(22.2%),其中高度近視患者術后1周內發生低眼壓41例(44.0%);46例在術1周內發生高眼壓(14.8%),其中高度近視患者為27例(29.0%)。
3 討論
根據上述結果,高度近視術后眼壓的變化出現一種術后早期眼壓偏低,術后1周左右高眼壓發生率顯著增高的趨勢。
高度近視眼球壁較薄,且高度近視時眼內情況較為復雜,手術時間可能偏長,即使使用25G穿刺刀,應用兩步法行階梯式鞏膜切口,術畢仍可能發生眼內液體滲漏或皮下氣腫,術后低眼壓的發生率較高穿刺時行結膜錯位切口,盡量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套管對鞏膜切口的騷擾,眼壓偏低時,在滲漏切口上多縫一針,均能有效減少高度近視術后早期低眼壓的發生[3]。
臨床上引起玻璃體切割術后早期眼壓增高的原因錯綜復雜,可能的原因包括:術中或術后的出血引起的出血性青光眼、玻璃體腔注入膨脹氣體,氣體濃度過高,氣體膨脹引發的氣體相關性青光眼、硅油注入過多、術后炎癥細胞、蛋白損傷小梁網誘發的開角型青光眼、術后應用皮質類固醇類藥物引起激素性青光眼等;而高度近視患者術后發生高眼壓的比率更高,這與高度近視患者的眼球特殊解剖結構有關。研究證明,高度近視眼近視者患青光眼的危險性比無近視者增加2~3倍。學者[4]證實近視眼中常發生開角型青光眼,高眼壓癥及正常眼壓性青光眼。高度近視眼中可疑青光眼的比例也明顯高于其他人群[5]。而在開角型青光眼,近視的比例也很高,高度近視患者玻璃體切割術后的眼壓觀察與護理尤為重要,在手術治療的同時,協助患者采取正確體位,及時發現高眼壓的癥狀和體征,按醫囑正確使用降壓藥物,早期囑患者限制活動,促進刀口愈合,后期監測眼壓,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爭取將高度近視術后高眼壓引起的視神經損害降至最輕。
參考文獻
[1] Yu X Q,Cao G P.Analysis of incidence rate,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high intraocular pressure after pars plana vitrectomy[J].International Eye Science,2015,15(05):853-855.
[2] Yung E,Trubnik V,Katz L J.An overview of home tonometry and telemetry for intraocular pressure monitoring in humans[J].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2014,252(08):1179-1188.
[3] 張海江,霍鳴,張漢武,等.外路顯微手術治療玻璃體切除術后視網膜脫離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4,32(10):1205-1208.
[4] Park H Y L,Na Y L,Jin A C,et al.Measurement of Scleral Thickness using Swept-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n Open-Angle Glaucoma Patients with Myopia[J].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14,157(04):876-884.
[5] 張靈麗,劉世純,鄔羽飛,等.高度近視與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關系的研究進展[J].眼科新進展,2017,37(03):29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