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霖
【摘 要】 目的:研究人性化護理服務在結核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醫院收治的116例結核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58例。兩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服務,觀察組患者采用人性化護理服務。對比兩組患者的依從性,以及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運動依從性(9.72±0.21)分,飲食依從性(9.58±0.41)分,服藥依從性(9.64±0.30)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率為96.55%,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9.31%(P<0.05)。結論:在結核病臨床護理中,采取人性化護理服務,能夠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對于患者病情康復有著積極的作用,臨床應用效果十分理想。
【關鍵詞】 人性化護理服務;結核病;臨床護理
結核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臨床疾病,常見的如腦結核、腎結核、肺結核等,主要是由于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如果患者沒能及時治療,發展為重癥結核病,其生命安全也將受到威脅。由于結核病的發病率、死亡率都比較高,因此患者一旦知道自己患病,將承受很大的身體痛苦與心理壓力[1]。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可能依從性不佳,甚至產生放棄治療的念頭。為了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康復,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為患者護理,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和滿意度。基于此,本文作者選擇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醫院收治的116例結核病患者,研究了人性化護理服務在結核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醫院收治的116例結核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58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為32~74歲,平均年齡為(57.3±4.2)歲;觀察組患者58例,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為34~75歲,平均年齡為(57.7±4.1)歲。納入標準:均符合結核病的判定標準,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的患者,合并其它慢性疾病的患者,臨床資料不全的患者,有精神疾病、認知障礙、溝通障礙的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患者的疾病情況隨時觀察,包括臥床姿勢、呼吸速率等,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處理。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人性化護理服務模式:1)讓患者理解隔離和封閉,向患者介紹該病隔離但不封閉的治療特點,讓患者認識到結核病的傳染性很大,容易發生反復感染和較差感染。所以他人和患者自身的安全,必須采取隔離治療的方法,對活動范圍加以限制。在護理中,為患者提供手機、報紙、電視等媒體,讓患者能夠保持與外界的隨時溝通和聯系,以穩定患者情緒。2)給予患者更多的尊重和鼓勵,要對患者的知情權加以尊重[2]。對患者自身疾病情況,要讓患者隨時了解,不要由于過分隱瞞病情而激起患者的不滿,避免對患者康復造成不利的影響。對患者的人格給予尊重,保證護理操作專業性。對患者的需求應耐心傾聽,對合理要求盡可能滿足,讓患者感受到尊重。對于病情改善的患者,要及時鼓勵,病情反復時也應給予鼓勵,并幫助患者了解原因,靈活調整應對措施[3]。3)護理中充分體現主動熱情,發揮人性化護理服務的優勢。對患者的語言、動作、情緒等要注意觀察,對患者面對難題加以了解,提供相應的幫助。護理服務中要有熱情,以積極的態度對患者產生正向的影響,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態,從而愿意配合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依從性,以及滿意度。依從性評價采用10級評分法,分數越高說明依從性越高。滿意度采用醫院自制問卷,分值為100分,80~100分是非常滿意,60~79分是滿意,60分以下是不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研究得出數據通過SPSS 19.0軟件統計處理,以(±s)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以(n)或(%)表示計數資料,以χ2檢驗,若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依從性對比
觀察組患者運動依從性(9.72±0.21)分,飲食依從性(9.58±0.41)分,服藥依從性(9.64±0.30)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率為96.55%,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9.31%(P<0.05)。見表2。
3 討論
結核病是一種常見疾病,患者長期患病,生理功能降低,致病因子入侵,對正常生理結構造成破壞。結核病一般都有較長的治療周期,且治療后有較高復發率,因而通常住院治療[4]。不過,在結核病、住院環境特點等因素影響下,患者難免產生負面情緒,還治療中出現依從性差、治療中斷等情況,進而影響治療效果。醫院為了避免結核病的傳染,都會采取隔離治療對方法,將患者限定在有限區域內活動,也容易導致患者產生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不良的情緒不但會對患者康復造成影響,也會降低患者治療依從性,不利于治療效果的提升。因此,對于結核病患者來說,除了常規的對癥治療之外,臨床護理也是十分重要的。采用人性化護理服務模式,讓患者從護理當中感受到人文關懷,逐漸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信心。對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加以激發,使其對醫務人員和護理人員更好地配合,從而提升治療效果。在人性化護理服務中,要讓患者對隔離形成正確的理解和認識,在限定活動范圍的同時,盡量為患者提供接觸外界的信息渠道,豐富患者的日常生活[5]。對患者的人格、知情權要體現出足夠的尊重,避免患者產生不平衡的心理狀態。給予患者充分的鼓勵,幫助患者提高信心。對患者各個方面的微觀狀態要仔細觀察,隨時發現患者的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措施應對。
綜上所述,在結核病臨床護理中,采取人性化護理服務,能夠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對于患者病情康復有著積極的作用,臨床應用效果十分理想。
參考文獻
[1] 王娟.人性化護理服務模式在眼科門診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05):193-195.
[2] 呂霞.人性化服務在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探討[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16,04(25):137-138.
[3] 曹緒娥.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病患者應用中醫護理及人性化護理的臨床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15(20):130-131.
[4] 屈秋云,魏曉霞.人性化護理服務應用于結核病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7,04(16):47-48.
[5] 楊紅莉.觀察結核病臨床護理中人性化護理服務的應用效果中整體護理的應用價值[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04(65):12791-12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