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助產士在產婦圍產期中使用連續性護理方法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就診的280例產婦,按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140例)使用傳統護理,觀察組(140例)使用連續性護理。將兩組產婦的產程時間、分娩方法、產后并發癥(產后出血量和產后感染)、患者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兩組產婦在產程時間、分娩方法、產后并發癥(產后出血量和產后感染)、患者滿意度方面存在明顯差異。觀察組產婦使用連續性護理后產程時間短于對照組;觀察組經陰道生產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產婦產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研究發現,助產士在產婦圍產期使用連續性護理方法臨床效果優于傳統方法,可以減少產程的時間、控制產后并發癥發生,對患者危害小。
【關鍵詞】 助產士;連續性護理;圍產期;效果
近幾年來我國經濟顯著提升,科技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在就醫過程中也開始追求高質量的護理服務[1]。許多醫院跟隨時代的步伐,開始對傳統的護理模式進行改革,推出更加專業、更加人性化的護理模式。產科也進行改革,力求做到圍產期護理有效、有針對性、系統化。產科設立助產士(助產士最早是在2005年國際助產士學會上提出的,主要的工作是照顧指導產婦,包括妊娠期對產婦進行專業教育及分娩時的陪伴和產后的護理)[2]。助產士可以為產婦提供針對性的護理,監管產婦從懷孕到分娩期間的身體情況,這種連續性的護理方法,可以疏導產婦恐懼的心理,有效防止產后抑郁的發生,降低產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產婦分娩質量[3]。本文對比產婦圍產期連續性護理和傳統護理在臨床上的應用效果,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就診的280例產婦,按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140例)年齡20~37歲,平均年齡(25.8±5.2)歲;孕齡37.5~42.0周,平均孕齡(40.1±2.2)周。觀察組(140例)年齡21~36歲,平均年齡(24.9±5.9)歲;孕齡37.0~41.5周,平均孕齡(39.6±2.5)周。排除兩組產婦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兩組產婦在身高、體質量、文化程度方面,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可進行比較(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使用傳統護理方法,產婦在出現羊水破裂規律宮縮時,由值班醫生進入產房為產婦進行接產。
觀察組使用連續性護理方法,產婦至懷孕開始安排負責助產士。1)產前:對產婦進行產前教育指導(可以通過開展產前護理培訓班,通過PPT及視頻教學);建立孕婦微信群(分享產前護理知識,為產婦答疑解惑,促進產婦間交流可以減輕產婦對生產的恐懼心理);確保產婦及其家屬掌握基本的孕期注意事項及飲食要求,讓產婦了解分娩知識,自然分娩是最好的分娩方式,告知自然分娩的優點,建立產婦自然分娩的信心。定期檢查產婦生理及心理情況,針對產婦具體問題采取專業的解決方法。2)生產:產時陪伴產婦,在第一階段鼓勵產婦,增強產婦信心,此時宮縮間期較長可以讓產婦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增強產婦體力。第二階段,指導產婦根據宮縮的頻率,通過呼吸的方式改變腹壓,推動胎頭下移。第三階段,在分娩后告知產婦胎兒的情況,恭喜祝賀產婦。3)產后:觀察產婦的生命體征,對產婦進行護理照顧,指導產婦產后自我護理,對產婦生理心理情況進行評估。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產程時間、分娩方式、產后并發癥及滿意度。1)產程時間包括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的時間。2)分娩方式可分為自然分娩和剖宮產。3)產后并發癥包括產后出血量和產后感染。4)滿意度,用本院自制的問卷調查表調查護理滿意度,分為優、良、差三個等級。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產婦產程時間
對照組第一階段為(10.31±1.08)h、第二階段為(41.97±14.64)min、第三階段為(8.23±4.12)min,觀察組第一階段為(6.71±1.62)h、第二階段為(34.27±12.52)min、第三階段為(7.87±3.91)min。觀察組產婦在第一、第二、第三階段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兩組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兩組產婦分娩方式
對照組(140例)自然分娩81例,剖宮產59例;觀察組(140例)自然分娩112例,剖宮產28例。觀察組產婦自然分娩率(80.00%)明顯高于對照組(57.86%),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對比兩組產婦產后并發癥
對照組產后出血量(281.46±77.12)mL,感染61例,感染率(43.57%);觀察組產后出血量(210.13±80.11)mL,感染11例,感染率(7.86%)。觀察組產婦產后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感染率低,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對比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
對照組優20例、良78例、差42例,滿意度(70.00%),觀察組優40例、良91例、差9例,滿意度(93.57%)。觀察組產婦對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時代不斷發展,技術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生產質量越來越重視,為了滿足產婦對護理的要求,產科護理不斷進行改革,制定出連續性護理方法,由專業的助產士從懷孕到產褥期陪伴產婦[4]。連續性護理可以疏導產婦對生產的恐懼心理,提高產婦的配合度,增強產婦信心。在圍產期助產士要為產婦制定針對性護理策略,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進行有效的干預,重點照顧產婦心理變化[5]。
對比分析發現,使用連續性護理方法的產婦產程時間短、自然分娩率高、產后出血量少、產后感染率低,在臨床應用上具有很好的效果,產婦對連續性護理方法認可度高。
綜上所述,助產士在圍產期對產婦進行連續性護理,可以保證產婦生產質量,臨床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侯曉玲.助產士組連續性護理模式的應用與研究[J].哈爾濱醫藥,2014,34(03):202-203.
[2] 段碧蓉.助產士組連續性護理對圍產結局的影響[J].社區醫學雜志,2014,12(05):72-74.
[3] 陳改婷,張靜濤.連續性助產護理的現狀與發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1):117-119.
[4] 任素英.孕產婦對連續性助產護理服務的需求狀況調查分析[J].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3,11(01):78-79.
[5] 成娟,鐘小玲,傅瑪麗.助產士組連續性護理模式的應用與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2,07(11):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