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梅 劉丹
【摘 要】 目的:探討龍血竭配合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在Ⅲ期壓瘡患者中的療效。方法:對本院骨傷科因骨折導致長期臥床的46例患者,按壓瘡分期標準選出Ⅲ期患者,分別予以龍血竭配合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觀察組)和常規清創護理措施(對照組),繼以紅外線燈照射。結果:觀察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Ⅲ期壓瘡平均愈合時間為(20.6±7.3)d,觀察組 8周總有效率 95.6% ,明顯優于對照組的 56.5%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龍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收斂止血、軟堅散結、斂瘡生肌的作用,配合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療效肯定。
【關鍵詞】 龍血竭;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褥瘡;護理
壓瘡是由于患者長期臥床,骨隆突處皮膚組織過度受壓,營養不良,皮膚抵抗力下降等多重因素導致局部皮膚組織缺血、缺氧,進而發展為組織缺損甚至壞死的一種常見并發癥[1],又被稱為壓力性潰瘍。壓瘡根據創面的特點可分為六期,其中壓瘡Ⅲ期也叫全層皮膚缺失,常常可見脂肪、肉芽組織和邊緣內卷,可見腐肉或焦痂,特點為表皮水泡破潰感染后表面有膿液,致使淺層組織壞死,形成潰瘍,疼痛加重,同時也給家庭及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2]。多種手段聯合使用,積極干預是治療壓瘡的重要手段,我們使用中藥龍血竭配合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護理骨科Ⅲ期壓瘡患者46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按照壓瘡分期標準[3]、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篩選出選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骨傷科住院治療的46例患者,按不同的護理方式,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23人,其中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齡(67.5±6.4)歲,其中胸、腰椎骨折引起的截癱者12例,股骨骨折8例,盆骨骨折3例,合并糖尿病者8例,壓瘡發生部位:骶尾部15例,髖部5例,踝部2例,足跟1例。壓瘡面積8~12cm2不等;對照組23人,其中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齡(68.5±3.4)歲,其中胸、腰椎骨折引起的截癱者9例,股骨骨折11例,盆骨骨折3例,合并糖尿病者6例,壓瘡發生部位:骶尾部11例,髖部7例,踝部3例,足跟2例。壓瘡面積8~12cm2不等。
1.2 護理方法
1.2.1 基礎護理 兩組患者共同采取以下護理措施:1)使用氣墊床,減壓貼,水膠體敷料;2)及時變換體位,采用舒適恰當的臥床姿勢,避免局部長時間受壓,每2h給予翻身一次;3)注意皮膚的清潔,避免潮濕,減少分泌物、排泄物對皮膚的刺激,溫水全身擦浴每周2~3次;4)勤換床單,注意床單的整潔,平整,減少摩擦,穿棉質寬松衣物;5)做好陪護及家屬的宣教工作,與患者溝通,樹立自信,疏導不良情緒,克服心理障礙,減少褥瘡的二次發生。6)加強飲食管理,增加營養可預防壓瘡,營養不良能影響創傷愈合,脫水使皮膚失去活力,彈性降低,增加壓瘡的危險。可攝入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充足的營養促進創面肉芽生長; 7)加強交接班,每班交接皮膚情況,科學評估壓瘡,壓瘡的治療應以預防為主,對高危人群實施預見性的護理措施,采用Braden評分工具評估有助于指導臨床護理[4]。8)受壓部位定時用紫冰油按摩護理。
1.2.2 方法 將中藥龍血竭預先打成細粉取20g備用,取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15~20g,充分攪拌,使二者調勻,干濕均勻;置于無菌藥杯內,換藥時均勻涂抹在創面上,每100cm2創面取10~15g,厚度約0.2~0.3cm,即配即用。
1.2.3 研究組及對照組護理方法 1)研究組護理方法:首先以0.5% 碘伏充分消毒創面及周圍3cm以內的皮膚;然后再用無菌0.9%的氯化鈉溶液沖洗創面,同時用無菌剪刀清理創面內壞死腐敗的組織,直至創面清潔。將預先配制好的龍血竭和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均勻涂抹在創面上,每100cm2創面取10~15g,厚度約0.2~0.3cm,之后以無菌敷料覆蓋創面進行包扎,包扎時松緊適度,不易過緊,避免再次損傷皮膚及組織。同時予紅外線燈照射,距離創面約30cm,每天1次,每次半小時。2)對照組護理方法:創面清潔同上,創面無菌紗塊填塞包扎,紅外線燈照射頻次與研究組相同,8周后觀察效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護理效果、肉芽組織生長時間。護理效果評價:創面無分泌物,結痂脫落,由新生上皮肉芽組織覆蓋視為痊愈;壓瘡范圍明顯縮小,創面不再滲出,肉眼可見紅潤肉芽組織增生視為顯效;肉芽組織生長,少量分泌物滲出,壓瘡面積不再擴大為有效;創面組織無明顯變化視為無效。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8周后的護理效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6.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壓瘡愈合時間
對比兩組患者壓瘡愈合的時間,觀察組的愈合時間為(20.6±7.3)d,明顯優于對照組的(30.7±8.7)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壓瘡是臨床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是臨床護理工作中較為棘手的問題,是護理工作需攻克的“頑癥”。約10例住院患者中就有1例患壓瘡,發病率與年齡呈正相關,在已有的對護理機構的研究報告中,壓力性損傷的發生率大約在10%~12%[5]。隨著社會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老年人心腦血管意外、骨折等問題導致患者長期臥床,壓瘡的發生率也在不斷攀升,給患者及家屬、社會帶來嚴重的負擔,同時也成為了醫護人員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
壓瘡是指由于患者因各種疾病導致局部感覺喪失、長時間臥床、外加營養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癥等原因,導致被壓迫皮膚、血液循環障礙、組織缺氧、水腫,最終導致皮膚組織滲出壞死[6]。嚴重者可進一步發展到深層組織,壞死可侵犯至患者肌肉、肌腱和骨骼,如不采取及時有效地護理措施,創面可因感染等因素迅速惡化,最終危及病人生命。龍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收斂止血、軟堅散結、斂瘡生肌[7]的作用。龍血竭在瘡瘍中的應用古已有之,前人做了詳細的記載,《本草經疏》指出:“騏驎竭,甘主補,咸主消,散瘀血、生新血之要藥。故主破積血金瘡,止痛生肉……” 本研究表明龍血竭作為傳統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配合西藥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在壓瘡的治療中可明顯縮短病程,減少痛苦,且副作用小、經濟實惠、操作簡單。
參考文獻
[1] 陳維英.基礎護理學[M].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2] 崔玉芬,田敏,劉峰等.壓瘡不同分期護理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18):1401-1404.
[3] 宋潔,李麗.壓瘡的中醫防治及護理研究進展[J].貴陽中醫學院學,2018,(03):69-71.
[4] 姚莉,劉維,李保蘭,等.紅光照射聯合濕敷護理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Ⅲ期壓瘡的療效觀察[J].激光雜志,2015,36(03):130-132.
[5] 曹曉容,劉曉云,高靜,等.壓瘡的國外預防及護理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8):1653-1655.
[6] 王萌萌,梁陶媛,何培等.集束化護理管理在老年患者壓瘡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刊,2016,18(03):300,302.
[7] 胡碧花,李慧,危香蓮,等.延續性護理對老年高危壓瘡病人出院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30(26):3269-3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