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增祿
對于市場未來走向,市場中多位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市場將迎來破后而立的機會期。
6月份,A股市場接連下挫,截至6月27日,上證綜指月內累計回調9.12%;深證成指月內累計回調10.95%,受市場情緒低迷的影響,大宗交易平臺的成交規模也出現回落,且賣方股東的議價能力明顯下降。
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6月份截至6月27日,滬深兩市有429家A股公司發生大宗交易1096次,累計成交30.83億股,成交總金額354.12億元。雖然月內仍有兩個交易日的數據未計入統計,但從大宗交易日均成交量看,6月份的18個交易日日均交易金額為19.67億元,相較5月份22個交易日的日均交易金額21.04億元而言,成交熱情有所回落。
6月19日,大盤跌破3000點重返“2時代”。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認為,市場走弱并非基本面惡化引起,而是流動性緊張和市場情緒悲觀所致。去杠桿和資管新規使得股市資金供求失衡,中美貿易摩擦則影響了市場的投資情緒。而正是在市場中上市公司大面積股價持續回調的影響下,賣出方的議價能力明顯下降,月內1096次交易的平均折價率為5.58%,再度刷新了年內大宗交易月平均折價率的新高,相比5月份,平均折價率環比提升了0.28個百分點。
在個股折價交易中,月內折價交易合計911次,其中353次交易折價幅度達到了跌停,占比32.21%。不過,統計數據也發現,6月份以來市場中還是有131次大宗交易實現了溢價成交,民生銀行、順灝股份、中國國貿、萬華化學、中恒集團5家公司涉及的20筆交易,更是實現了以漲停板的價格溢價成交。大宗交易中,成交量小且折價交易往往意味著賣出方在可以通過連續競價市場較方便賣出股票的情況下,寧愿以較低價格通過大宗交易迅速成交,通常說明其可能掌握了市場所沒掌握的負面信息,從而選擇更快速且不易影響股價的大宗市場進行成交;而成交量較大卻溢價成交的情況,則通常意味著大宗交易的買方在可以通過二級市場逐筆買進或通過大宗交易折價買入的情況下,依然愿意通過大宗交易進行溢價買入,不排除買入方對所買股票的后期走勢比較看好的可能。以民生銀行為例,6月7日公司共發生了7筆大宗交易,全部以10.07%的溢價率成交。隨著銀行股的回調,目前市盈率已降低至4.97倍的民生銀行從估值角度看已具備很高的投資價值。
在個股成交規模上,目前有81家公司月成交金額超過了億元,中國平安、萬科A的月成交額最高,期間分別累計成交了30.38億元和25.5億元。而觀察也發現,6月份多家A股市場的龍頭公司現身大宗交易平臺,且成交金額可觀。在目前月內成交額排在前10位的公司中,中國平安、萬科A、民生銀行、萬華化學、康美藥業、華域汽車6家公司均屬于不同行業的龍頭公司。如果統計全部龍頭公司6月份的大宗交易情況,數據顯示,232家A股市場的一、二線龍頭公司中,共有65家6月份發生過大宗交易,占比28.02%。
6月19日~21日,中國平安相繼于大宗交易市場發生了5筆交易,累計成交5012.46萬股,成交金額30.38億元。在萬科A連續兩個月占據大宗交易市場成交額之最的席位后,中國平安本月一舉超越了萬科A。從買賣席位看,6月20日的3筆交易賣出方和買入方均來自機構專用席位。
觀察6月份龍頭公司的大宗交易情況,確實有不少公司得到了機構的認可被買入,但統計數據顯示,機構的賣出金額則相對更高,期間龍頭公司的機構賣出金額合計87.01億元,合計買入金額卻僅為44.9億元,這從側面也反映出部分機構也不逆市操作,順勢進行了一定減倉。對于市場未來走向,市場中多位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市場將迎來破后而立的機會期,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隨著中美貿易爭端格局逐漸明朗,貿易戰對投資者心理的沖擊將逐漸減少,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將逐漸回歸正常水平,投資者信心有望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