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井雪
6月,兩市股指整體表現不佳,全月上證指數下跌8.01%,深成指數下跌8.9%。受二級市場影響,增減持市場也表現欠佳,全月兩市凈增持金額僅為-51.45億元。
具體來看,6月共372家上市公司被大股東增持,增持金額為105.46億元。其中,憑借11.51億元的增持金額,醫藥行業成為了被大股東增持最多的行業,而東北制藥的增持金額最高,達到5.25億元;同時,本月被減持的公司有244家,減持金額為157.19億元,最多的是運輸行業,約為21.26億元,不過其中有21.15億元來自于順豐控股。
6月以來,醫藥行業有35家公司受到了大股東的青睞,累計增持金額為11.51億元,是本月大股東增持數量和金額最高的行業。
其中,東北制藥是醫藥行業中被大股東增持金額最高的上市公司,但增持的5.25億元均來自于遼寧方大集團事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遼寧方大”)。當月,遼寧方大曾兩度增持東北制藥,增持數量分別為2849.62萬股和1607.84萬股。
加上之前所持有的股份,遼寧方大目前共擁有東北制藥1.2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1.02%。6月13日,東北制藥發布了公司第一大股東變更提示性公告,公告稱,目前公司第一大股東變更為遼寧方大。
遼寧方大所屬的“方大系”在市場上一直被冠以資本運作的高手,追溯歷史,遼寧方大與東北制藥早有淵源。2012年,遼寧方大首次入局東北制藥,之后曾多次對東北制藥進行低價增持、高價減持,頗有些資本收割的意味。
不過,一位長期跟蹤東北制藥的研究員對記者表示,東北制藥此次是通過定增引進“方大系”的,更多是出于“混改”的需求。據了解,東北制藥目前是沈陽市唯一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公司的混改將實現優化股權配置結構,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完善健全治理結構,形成市場化、規范化的治理體系和實現完全市場化經營,加速發展三方面的任務。而引入戰略投資者也是此輪混改的重要步驟之一。
從“方大系”的角度來看,選擇成為第一大股東,很大程度上是看好公司長期的發展。或許受大股東增持的影響,在市場整體走弱的行情下,東北制藥6月逆勢上漲16.15%。
冰火兩重天,6月以來,共有244家上市公司被大股東減持。而從行業來看,計算機行業有27家上市公司被大股東減持,是被減持公司數量最多的行業,減持金額共計20.18億元。
《紅周刊》記者發現,6月以來,在216家被減持的上市公司中,順豐控股被大股東減持的金額最高,為21.15億元,超過了計算機行業的總和。
Wind數據顯示,6月以來順豐控股共被大股東減持了9次,其中公司監事劉冀魯減持6次,共計減持1.96億元,順達豐潤、元禾順風和嘉強順風分別減持了1次,金額分別為5.12億元、5.55億元、8.5億元。
記者了解到,本月減持次數最多的劉冀魯是順豐控股“殼公司”鼎泰新材的法人代表及控股股東,根據規則,劉冀魯在順豐借殼完成后陸續減持手中的股票兌現。因此,早在2018年1月21日,劉冀魯就披露了減持計劃,減持期間自2018年1月23日至2018年7月22日,減持數量不超過2017.05萬股,目前減持股份累計己有831.02萬股。
除了劉冀魯之外,今年以來順達豐潤、元禾順風和嘉強順風也減持了順豐控股的股份,數量已分別達到1069.45萬股、1669.47萬股和2178.48萬股。有關資料顯示,順達豐潤是順豐控股的員工持股平臺,而元禾順風和嘉強順風則是早期進入順豐控股的投資機構。有業內人士曾表示,“嘉強順風、元禾順風可以被看做國開金融、中信資本控制下的一致行動人,主要是財務投資者,而非戰略投資者。”
根據減持計劃,順豐控股年內預計將被上述股東減持12.87億股,目前已累計減持5753.71萬股。似乎重要股東的大規模減持難免引發市場的悲觀情緒,2018年以來,順豐控股股價整體表現疲軟,跌幅為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