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華 馬玉燕 唐燕


【摘?要】
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臨床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4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硬幣投擲法將入選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患者行常規的疾病護理,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干預前后NIHSS及SAS評分。結果?:?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19例,占95.00%,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15例,占75.00%,兩組比較(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NIHSS及SAS評分較干預前均顯著降低,且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心理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治療效果,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心理護理;急性缺血性腦卒中;NIHSS評分;SAS評分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CIS)是腦血管疾病中的常見類型,主要是因腦動脈突然閉塞使神經元、星質細胞及少突膠質細胞受損所致的腦組織梗死,占全部腦卒中的44%~79%,具有起病急、病情進展迅速、殘死率高的特點,目前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1]。大多CIS幸存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缺損、運動功能障礙等,并伴有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因此在治療的同時還應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來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促進病情康復。本研究旨在探討心理護理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臨床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4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頭顱CT檢查均符合《神經內科疾病臨床診斷與治療方案》中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標準[2],患者均首次發發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排除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精神意識障礙、腫瘤、既往有出血性腦卒中史、治療依從性差及臨床資料不全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42~80歲,平均(63.26±3.38)歲,就診時間1~16h,平均(8.76±1.23)h。根據硬幣投擲法將入選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20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的疾病護理,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心理護理,具體為:1)情緒與疾病的關系:大多腦卒中患者常伴有焦慮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全面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向患者講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病因、病機及相關危險因素,并向患者講解負面情緒對病情恢復的不良影響,指導患者學會自我情緒調節,樹立平和的心態。2)識別心理問題:向患者講解負面情緒的臨床表現及自我認知,?指導患者如何發現自身存在的負面情緒,以正確的心理認識心理問題。3)情緒護理:向患者講解情緒體驗方式方法及宣泄途徑, 使患者掌握自我情緒控制及調節的方法,做好情緒管理。4)情緒認知及家屬配合:通過疾病知識及情緒知識講解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糾正患者對疾病的錯誤認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同時爭取家屬的配合,給于患者更多的心理及精神支持,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使其積極配合各項康復治療。
1.3?評價標準
1)療效評價標準[3]:顯效:治療后患者NIHSS評分減少90%以上;有效:治療后患者NIHSS評分減少18%~90%;無效:NIHSS評分減少18%以內;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焦慮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進行評價,以50分為分界點,輕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以上[4]。3)NIHSS評分標準:輕度:0~15分;中度:16~30分;重度:31~45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以率進行描述,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治療總有效率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19例,占95.00%,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15例,占75.00%,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干預前后兩組NIHSS及SAS評分
干預后兩組患者NIHSS及SAS評分較干預前均顯著降低,且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CIS多因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臟來源的血栓所致,病變部位常發生在頸內動脈,當患者情緒波動較大時致使血栓脫落,進入腦部血液循環而突發性的阻塞腦組織血管,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傷,造成梗死。有研究表明,心理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配合度并促進神經細胞修復,對促進患者康復尤為重要[5]。在本研究中,主要通過向患者講解情緒與疾病的關系、指導患者識別心理問題、做好情緒管理及認知來幫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促進病情康復。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NIHSS?及SAS評分較干預前均顯著降低,且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治療效果,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治洛.心理護理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24):147-148.
[2] 熊光,張潤,柳華.心理護理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J].西部醫學,2015,27(01):128-129.
[3] 艾芙蓉.分析神經內科昏迷患者臨床診斷方法及治療體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07(22):85-86.
[4] 張嵐.心理護理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11):1697-1699.
[5] 張玲,宋婧.心理護理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05(20):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