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
葉有千脈,人有不同,如何在千里之外的招生官面前,活靈活現地刻畫一個獨具特色的人物性格,是每一名學生在競爭之海中脫穎而出的關鍵,而小永哥陳起永出奇制勝的法寶,就是他經常念叨的“3+1”。
一個擅于剝開真假表象,挖掘本質的人,注定是要走在行業頂端的人。
“留學”是一種社會級現象,在信息爆炸化的當今時代,它的淺層特征與簡單聯系表現于外,容易被人們感知和接受,然而深藏于“留學”之中的本質與內涵,只有通過抽象思維,在長時間的思考與辨別之下,才能得以把握。
看透隱藏在迷霧下的本質,剝開層層華麗外衣探尋本源,正是留學“教父”陳起永一直以來的堅持,而追溯留學的根本,需要內心寧靜下的極端智慧與創意。
從農村少年到行業教父
指正美國教授學術錯誤終進名校
40多年前,一名男孩兒出生在南京六合縣馬鞍鄉的一個農村中,與普通孩子整日玩耍不同,他長大后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天賦使然,陳起永考上大學似乎是一件略顯意外,但又順理成章的事。“那個時候,一個縣能考上幾名大學生,已經是很光彩的一件事了。”陳起永笑著說道。
就這樣,在鑼鼓喧天聲中,陳起永身戴紅花,離開了生他養他的家鄉,走上了冥冥之中的道路。
進入北京大學地球物理專業,陳起永在學習上更加如魚得水。在創造大批科學成果,影響和推動中國近現代思想理論、科學技術、文化教育與社會發展進程的大學中,研究氛圍是濃厚的,自然,出國深造也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只不過在當時,留學都是自行申請的。
“直至今天,與美國教授最好的溝通方式,仍然是學術探討,尤其是探討他自己做過的研究。”陳起永回憶到,在長達半年多的時間里,他與美國知名教授進行了多達幾十封的學術郵件往來,在這個過程中,教授對于他的學習能力與研究水準有全面且直觀的了解。
起到錄取決定性作用的,是一件“小”事。在熟讀教授相關研究著作后,陳起永發現了教授一篇論文中的一處學術錯誤。“其實是小錯,無非就是方向搞反了,數據顛倒180度。”然而就是憑借認真的學習與研究態度,陳起永得到這名教授的認可,最終他獲得了美國西北大學的博士研究生offer,并得到了PHD Fellowship全額獎學金,踏上了心心念念的留學路。
看破表象
深挖美國頂尖大學招生重點
進入留學行業,是機緣巧合,但對于教育的熱愛,讓陳起永最終選擇扎根于這方凈土。“在幫助學生進行申請時,我發現這正是我擅長的,尤其是能夠得到好的申請結果時,更是皆大歡喜,正是這份成就與榮譽感,讓我喜歡上這個行業。”
從農村走到城市,從中國走到國外,陳起永已在留學界深耕16年,在這之中,他經歷了留學人數的快速增長、行業機構的迅速涌現,以及留學觀念的巨大轉變。而后者,正是他早在多年前就預測到的結果。“過去,大家對活動的認識不夠,但近幾年,眾多高分學生被美國藤校拒絕的案例,讓大家普遍認識到,想要申請上美國名校,需要進行活動規劃。”
重視活動與背景,是陳起永率先在行業內提出并積極倡導的,這一觀點的提出不是主觀臆斷,而是建立在真實數據上,進行精準邏輯判斷與數據分析后得出的結果。
陳起永表示,美國頂尖學校錄取學生的分數段中,25%的學生SAT分數是1590?1600,接近于滿分狀態,但是最低的25%的學生,分數在1480分、1490分以下,甚至可能在1400分。“錄取的分數段十分分散,這也就意味著,影響到錄取結果,并起到實際作用的,就是其他指標。”
多年以來,美國大學的錄取標準仍舊是眾所周知的成績、文書寫作、活動和獎項,既然對于常拿高分的中國學生而言,成績只起到部分作用,那么文書和活動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持續不斷的申請經驗,讓陳起永熟知美國各大學校的申請標準與要求,一直以來,他牢牢把握著美國留學的申請核心。
追本溯源
申請核心環節催生“3+1”
葉有千脈,人有不同,如何在千里之外的招生官面前,活靈活現地刻畫一個獨具特色的人物性格,是每一名學生在競爭之海中脫穎而出的關鍵,而陳起永出奇制勝的法寶,就是他經常念叨的“3+1”。
在陳起永這里,“3+1”不是隨便選取的數字,而是“三長一短”4篇文書。
對于學生而言,文書似乎只是學校需要的數篇作文,但陳起永深知,只有文書,才是決定錄取,甚至是普通學生反超高分學生的關鍵因素。
“敢于申請美國藤校的學生,在成績上都名列前茅,但GPA和語言成績只是簡單的數據,像機器一樣,體現不出人性,對于數字而言,1560與1600是沒有區別的。招生官只有在通讀文書后,才能感覺到學生是一個站在面前的活生生的人,才能了解學生的特點,才能夠做出判斷。”陳起永告訴《留學》記者,在招生官的打分體系里面,審核完文書后,是要給學生打一個分數的,因此,文書在申請環節中的重要性無與倫比。
文書的重要性,已經彰顯的淋漓盡致,眾多學生和家長業已十分重視文書的寫作,然而文書數量的問題,又是擺在學生與家長面前的又一個難題。就正常的申請心理而言,死磕某單一學校的學生是極少數人,大部分學生都會選擇5?10所美國學校進行申請,既然如此,所需文書的數量是可觀的。
“通常情況下,準備一篇精品文書就已經讓學生絞盡腦汁了,更何況準備針對數所頂尖大學的不同要求的15?25篇文書。”現實的需求擺在面前,陳起永開始思索,如何在最少的時間內,完成所需要的文書數量,并保證文書中展示出學生的特色,不至實力受損。
就這樣,在長久的醞釀中,“小永哥3+1”留學規劃平臺應運而生,“3+1”文書寫作法正式發布。
對于擅于剖析事物本質的陳起永而言,雖然不同學校的文書題目與字數不同,但文書寫作是有重點的。“3+1”平臺首先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題目與字數寫出三長一短4篇文書,再通過平臺上的工具包,運用“3+1”文書寫作法,指導學生將4篇文書通過一定的技巧修改,使用在不同的學校、不同文書 里。
雖然重點突出、核心明確,但來自學生和家長的疑問從未停止,畢竟如此多數量的文書,真能僅僅通過三長一短這4篇文書完成 嗎?
面對來自《留學》記者的疑問,陳起永泰然自信,因為,三長一短4篇文書不是隨便完成的,而是在學生自身亮點挖掘清楚的基礎上,經過“千錘百煉”“千挑萬選”后得出的文書,是一個學生最鮮明獨特的優勢,足夠向不同的學校呈現完美的自己。“文書的題目五花八門,但文書的目的從來都是向學校展示學生的個性特點,既然目的相同,文書只是篩選途徑,那么只要4篇文書符合美國頂尖大學招收學生的特質,從不同角度展現學生的不同方面,就可以直擊要害。”
為了保險起見,避免亮點疏漏,“3+1”平臺上配備查漏補缺的功能,一旦某篇文書沒有用于某所大學,系統會自動提示亮點缺失,提醒學生進行補充或確認不使用該文書,提高成功率。
“三長一短”反推“一五一十”
文書寫作帶來活動規劃
在“小永哥3+1”留學規劃平臺上,“3+1”文書寫作法呈現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十幾個甚至二十個學生個人亮點,另一部分則是4篇文書。
頁面的設置清楚明了,但問題接踵而至,圍繞文書寫作,自然要準備足夠的亮點。亮點從何而來呢?
對于陳起永而言,一切的計劃都是圍繞文書這個根本目的來進行的,既然想寫好“3+1”文書,獨特的素材必不可少,而素材的最好來源,就是“一五一十”的學生背 景。
在美國留學申請中,每所學校都需要學生填寫大約十個活動、五個獎項,來彰顯學生的不凡經歷,陳起永形象地將之稱為“一五一十”,而這,也是4篇文書的亮點來 源。
“從學生參加的十個活動和獲得的五個獎項中,選取吸引眼球的素材,再輔以學生獨特背景及思想,從中提煉出‘3+1文書,淋漓盡致地將學生展示給招生官,剩余部分,填充成表格,進行簡單介紹。”陳起永表示,這才是符合邏輯、省時省力、一勞永逸的留學準備與規劃,而不是像一般家長理解的逐個擊破學校的各項要求。
文書與活動是前后承接的關系,圍繞文書,需要參加足夠數量的高質量活動,而完成這個目標,活動規劃必不可少,這是由結果倒推出來的過程。“任何一名學生與家長看見申請表格就會明白,在標準化成績完成之后再進行活動參與,首先,沒有充裕時間來滿足數量要求;其次,單一活動參與的時長也不夠。”陳起永向《留學》記者解釋道,如果不提前進行留學規劃,能夠填寫活動與獎項的數量不夠,即使勉強達到學校的數量要求,但集中在最后一年時間內參加的活動,會導致美國大學質疑學生活動的時間參與度。
從文書倒推活動,由文書寫作催生留學規劃,陳起永的根本行動,自始至終都是圍繞申請這個核心,而為了保證文書的精彩程度,“小永哥3+1”留學規劃平臺上線。
對“癥”下藥
開留學界的藥方
觀念的改變令人欣喜,但陽光的背后總有陰影,讓陳起永擔心的地方,仍舊體現在活動規劃上。“現在比較值得欣喜的是,大家都知道要去做活動規劃了,但是令人擔憂的是,大家并不太會做活動規劃。”陳起永不無感慨,即使是眾多業界聞名的規劃師,規劃方案作用堪憂。
作為行業內的前輩,曾有家長輾轉托人讓陳起永評價一下花費巨資進行的規劃方案,看著手機里發來的文檔,他沉默許久。“方案并不理想,簡單來說,就是這個方案換在另一個人身上,同樣可用,缺乏獨特性。”陳起永向《留學》記者講述,學生特點各有千秋,發現并放大學生的獨特魅力,需要豐富的經驗,對規劃師的要求極高,因此,個性化的活動規劃無法批量復制,想要大規模進行,需要依靠一個特殊的團隊。
就這樣,在望眼欲穿中,陳起永16年從業經驗的結晶—“3+1”活動規劃法出世。“3+1”活動規劃法是“小永哥3+1”留學規劃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創新性培訓化產品。
“我的創新想法就是把貴的產品,降低收費標準。”“3+1”活動規劃法是留學初始階段,還不涉及留學的具體操作,只是將學生的未來進行安排與計劃,沒有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的不等費用。活動規劃法的使用便捷易懂,一對一服務,為期8個小時,按照小時收費。
“高一的學生使用‘3+1,花費低廉,即使不滿意,也可以早早尋求別的辦法,并不會耽誤學生的前途,不像一站式規劃,等到申請結果宣布時,追悔莫及。”對于自己的規劃產品,陳起永頗為自信。
規劃完成,家長面臨著兩個困難:第一是沒有資源,無活動可做;第二是資源過多,眼花繚亂。為了幫助學生及家長清掃留學之路上可能的障礙,“小永哥3+1”留學規劃平臺上會考察、審核合格活動,進而上線。“其實有點像藥房,貨架上擺放很多藥品,藥品是第三方,我作為活動規劃方,就相當于醫生,學生適合哪一個活動,需要由開藥方的人決定。”
除了現成的“藥品”,陳起永還會自發創意,設計出獨一無二的活動。
在陳起永辦公室的一面墻上,有一幅長達三尺的水墨畫,畫的上半部分是坐式觀音像,下半部分則是大大小小幾十個篆體印章,原來,這是陳起永設計的一個公益活動。為了資助西藏地區一所孤兒院,陳起永頭腦風暴,讓學生前往佛教四大名山,拿著幾十幅畫加蓋所有山上寺廟的印章,裝裱過后,作為拍賣品進行拍賣,最終籌得400萬元的善款,全部捐往西藏。而這次活動經歷,也給學生獲得美國名校錄取加了 分。
基于大數據設置“模擬招生官”
“小永哥3+1”的終極目標是進軍美國
與多數機構激烈爭奪紅海市場不同,“小永哥3+1”留學規劃平臺的重點不是中國地區,陳起永的下一個目標,是美國。“其實,申請美國大學最多的人群不是中國學生,而是美國學生。”陳起永表示,美國一年的畢業生有330萬人,申請美國四年制大學的學生多達220萬,所以,美國學生才是他接下來進軍的目標群體。
為了節約人力,增強規劃的準確性,并滿足將來的數量需求,陳起永想前人之未所想,將16年間的從業經驗逐一梳理,形成3萬多種不同條件下的申請結果,并全部輸入“3+1”平臺,建立了“模擬招生官”系統。學生登陸平臺,輸入材料,就會得到陳起永的“親自”評估。“如果今天托福90分,明天托福100分,評估結果就會改變。”
談論起當初模擬招生官的設置,陳起永心有戚戚,當時的疲憊立顯眼中。“我做碩士論文時處理過1萬多條數據,這次是3萬多條,可把我累得夠嗆。”
多年的申請經驗,讓陳起永具備了精準的眼光,并且敢于質疑權威聲音,也要求自己的學生看淡所謂的不利條件。“招生官的個人判斷并不是完全準確的,尤其當一位招生官的意見屬于少數派的時候,他的個人判斷往往就是錯誤的,因此不能把顧問當成神,他們的建議也許是錯的。”陳起永告訴《留學》記者。
采訪摘要
Q=《留學》記者
A=陳起永
Q:您如何看待低齡留學?
A:我判斷低齡留學的市場占有率會下滑。首先,國內的國際學校數量變多,質量變好。過去沒有選擇時,會把年齡小的學生送出去,成本挺大不說,家長也需陪讀,容易形成家庭不穩定因素,現在國內有更多好的選擇,不需要讓孩子做小留學生了。其次,出國越早,跟中國的關系就越來越疏遠,但是美國的現階段政策又很難留下,所以學生還得要回國發展,既然未來要回國發展,那當小留學生是不利的。
Q:您贊同學生在文書上按照不同大學的喜好,進行傾向性寫作嗎?
A:美國的不同大學是有一點傾向,但最大的傾向是多元化,所以我的方式是“To be yourself”,是什么人就是什么人,你的特長是什么,就在文書里寫什么。學生不用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往往會讓自己沒有特點,通常會變成四不像,反而每個大學都不想要你。簡單舉個例子,耶魯大學需要有領導力的學生,其實領導力哪個大學都要,如果你也變成有領導力的學生,并不能突出自己。因此我不主張大學要什么人,學生就變成它想要的人,學生就展現原本的自己,反而命中率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