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開松
201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全球供給側改革,變數加大,白馬裂變,大浪淘沙。
隨著進一步的開放,中國的資本市場更加包容和放開。資本市場的競爭,不僅是股票市值與GDP的關聯度增強,競爭格局上也將更上一層樓。此外,當前中國金融業進入了第三階段,即金融緊縮和控風險階段,這意味著金融業未來的集中度會大大提高。
我們不妨假設A股總市值波動不大的情況下,“獨角獸”不斷回歸,這將導致A股很多股票的市值空間不斷被擠壓,大量股票將如港股和美股一樣,無人問津,而此時行業龍頭股的優勢將顯而易見。
因為隨著未來產業集中度提高,市場的機會和資源將逐漸向龍頭股傾斜。未來的戰場,是行業龍頭之間的競爭。投資者需要對不同行業龍頭進行選擇和重新配置。
資本市場,大道至簡,業績是試金石,而持續好的業績,更是考驗公司優秀的等級。上市是很多公司講述從0到1的故事,而上市后頂尖優秀公司,講述的是從1到N的故事。
4月底,上市公司2017年業績悉數亮相。伊利股份業績比預期少收了“三五斗”,股價跌停。無獨有偶,巴菲特重倉的比亞迪,因業績下滑,股價一路下跌,1700億的市值縮水到1300多億。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海天味業同期凈利潤增長23%,且業績持續增長,使得海天味業不懼市場調整,市值一路上漲至1700多億,超越伊利。
不難看出,持續向好的業績是支撐股價的重要因素。此外,筆者認為,企業家是未來資產最好的承載者,好的企業家對公司發展影響深遠。如青島海爾的張瑞敏、小米的雷軍、康美藥業的馬興田、福耀玻璃的曹德旺、分眾傳媒的江南春等都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2018年,是一個變革的新時代,白馬不斷的“蘿卜蹲”,誰家白馬多收“三五斗”,不僅僅是業績上,還要在股價上有持續表現,這就需要企業具有更高的視野、更大的格局,以及能作為企業靈魂的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