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鳴
一年一度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剛剛落幕,有消息指出,今年到現場參會的華人接近四分之一,而遠在萬里之外的大洋彼岸,關注“股神”巴菲特動向的中國投資者更數以億計。在今年的大會上,巴菲特和他的搭檔芒格都公開表示看好中國市場,并透露已經尋找到“獵物”。話音剛落,就有媒體開始“尋寶”,列出巴菲特未來可能買入的標的股等。在6月A股即將入摩的背景下,88歲的“股神”距離正式進軍A股還有多遠?
相比去年股東大會時以“有時像個賭場”來形容中國股市,今年巴菲特對中國股市充滿溢美之詞,并直接拿來和美國股市對比,聲稱“中國股市將跑贏美股”。在中美貿易戰箭在弦上之時,巴菲特所言對中國投資者無疑是極大的鼓舞。這也是對過去一年多以來A股市場價值投資理念抬頭,以及不斷進行改革、擴大開放的肯定。而在去年,巴菲特面對記者提問在中國的投資計劃時,以“會在中國找到機會,但問題是這個機會足夠大”簡單回答帶過,顯然當時“股神”對中國市場的實質關注度不夠高,而今年巴菲特則明確指出已經尋找到“獵物”,言下之意已經鎖定目標公司,無非是在等一個合適的出手時機。
6月份A股入摩之后,“股神”出手的時機也正在漸漸成熟。在正式入摩之前,A股已經通過擴大QFII和滬港通、深港通等投資渠道的方式,增加外資進出A股市場的容量,這對資金量巨大的巴菲特來說,無疑是提高了資金進出的效率,是其布局A股的先決條件。其次,正如巴菲特的搭檔芒格所說,目前“中國股市的價格比美國便宜許多”,上證50為代表的藍籌股平均估值只有美股的一半左右,這對高舉價值投資理念大旗的巴菲特來說,無疑具備強大的吸引力。投資渠道拓寬+投資價值低估+市場治理改善,巴菲特今年透露的口風預示,“股神”今年入A可能性不小,或許在6月A股入摩之后隨時就會實現。
不過,盡管巴菲特進軍A股的可能性前所未有的高,但港股相比A股更具有優勢,無論是資金的進出、估值的對比,港股更勝A股一籌。以反應陸港兩地同時上市的公司價格對比的恒生AH股溢價指數而言,目前仍維持在120上方,與2014年最低的88仍有相當差距;這一指標也意味著,AH股同時上市的公司中,A股平均比H股貴20%以上,僅有海螺水泥、鞍鋼股份、中國平安等少數A股比H股出現比較明顯的折價,對巴菲特來說,中國市場的“獵物”更有可能存在于港股而非A股。
而早在2002年和2008年,巴菲特旗下的公司就曾經投資過中國石油和比亞迪的H股,其中比亞迪H股一直持有至今未動。相比A股,巴菲特對港股的熟悉程度無疑更高。因此,基于巴菲特長期以來謀定后動固守“能力圈”的理念,未來對中國市場的投資更有可能把主戰場放在港股,A股在初期大概率投資金額不會太大,“試水溫”的象征意義可能更大一些。真正讓巴菲特動心的,很有可能是一些未在港股、美股上市,具備中國本土獨特性、和消費內需密切相關的上市公司。
在巴菲特進軍A股的預期之下,媒體根據所謂的巴菲特選股指標,選出連續10年凈資產收益率在20%以上的公司,結果卻只有寥寥可數的9家。如果考慮到動態市盈率的估值,只有格力電器、洋河股份、承德露露顯著低于15倍PE。按照巴菲特一貫在低估值才出手的習慣,極有可能會等到股價極度低迷時才重倉出手,絕不會主動追高買入,各種圍繞“巴菲特概念股”的猜測,僅僅也只是猜測而已。
巴菲特最值得學習的,還是他與時俱進的價值投資理念。無論是早年師從格雷厄姆的“煙蒂理論”,還是讓他收獲無數成功的具有“護城河”和現金流的白馬股,或者是其新進重倉的科技龍頭蘋果公司,無不根植于其價值投資理念:惟有能為股東帶來長期回報的公司,才具有長期的投資價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價值投資是巴菲特真正的“能力圈”,也是中國投資者最值得學習的地方。選好公司、找好時機、拿足夠久,正是巴菲特給中國投資者留下的最好的“概念”。
而另一方面,近年來巴菲特也不斷提及指數化的投資理念,在一個螺旋式上升、長期看漲的股市中,在每一次大跌之后布局指數基金并長期持有,是散戶分享股市成長果實的最好方式。既然巴菲特已經預判“中國股市將跑贏美國”,那么逢低布局一些低估值的指數基金,則是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距離A股最近的一種方式,值得每一位投資者認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