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鳴
2015年A股見頂后,“國家隊”攜萬億巨資入市護盤,自此躋身數百家上市公司十大股東之列,其一舉一動也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熱點。近期,有關“國家隊”五大公募基金份額大幅縮減和證金公司一季度增持超200億的消息陸續出現,“國家隊”究竟是進是退?
2015年下半年在A股的非理性大幅波動過程中,以證金公司為代表的“國家隊”大舉入市維穩,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并遏制了股災的蔓延。正因為如此,“穩市場”是“國家隊”存在的理由,而不是在二級市場上高拋低吸“割韭菜”。如果A股走勢穩定、波幅較小,“國家隊”穩定市場的目標就算實現,此時“國家隊”適度減少操作或持倉比例,讓市場自由調節也是自然而然的選擇。反之,一旦市場再度出現劇烈波動,特別是大幅下挫,“國家隊”就極有可能出手穩定市場,提供必要的流動性支持避免恐慌。
從這個角度看,本文開頭提及的兩大看似矛盾的現象便很容易理解?!皣谊牎被鸱蓊~縮減,固然代表這部分資金暫時從市場退出,但事實上五大公募基金早在2017年四季度、滬指波段漲幅超過10%之后便大舉減倉,一季度份額的縮減并未涉及股票的大舉賣出,而是將此前減倉所得的資金轉出。而經過二月份以來的快速調整,證金公司又再度出手增持,正反映出“國家隊”通過高拋低吸“穩市場”的手法。減增之間,市場點位、氛圍不同,但“穩市場”反向調節的思路仍是一以貫之。
盡管目前類似2015年炒作梅雁吉祥等“王的女人”概念股已經不復存在,但不少投資者依然把“國家隊”的進退視為交易的重要依據。不過,既然“穩市場”是“國家隊”存在于A股市場的理由,那么以“國家隊”作為博弈對象的思路就很難奏效。首先是選股的難度,“國家隊”躋身十大股東的公司有數百家之多,一般投資者不可能完全復制,個別股票即使“國家隊”持續持有,也未必能帶來股價的上漲,因為“國家隊”實際上是一籃子股票的組合,重點在于組合整體不出現大漲大跌即可,個股的表現并非其關注的重點;另一方面,披露時間的滯后也是關鍵因素。投資者不可能在第一時間得知“國家隊”持倉的變動,往往只能在年報或季報披露之后進行數據匯總。
追擊“國家隊”大舉增倉的股票,效果未必理想,尤其是股價漲幅已大的品種,在“國家隊”高拋低吸反向調節的操作手法之下,反而容易成為“接盤俠”。而一些基本面存在瑕疵的,“國家隊”也有踩雷的可能,如去年退市的欣泰電氣,“國家隊”一度躋身其十大股東之列,但股價依然“無可奈何花落去”。
“國家隊”資金在特定階段發揮了維持市場流動性的作用,也和當時A股充斥短線資金、高杠桿資金有關。因此,只要引入較大規模的長線資金,“國家隊”減少操作和干預便不會對市場造成太多負面影響。以美國股市最近三四十年的發展經驗來看,以401K計劃為代表的養老金等國內長線資金,成為美股“牛長熊短”的穩定基石。而經過最近兩年的醞釀,養老金、外資等長線投資者參與A股的制度建設已經到位,未來這些長線資金將逐步置換“國家隊”護盤資金。通過持股的逐步置換,維持市場的相對穩定也是可以預期的。
因此,與其關注“國家隊”的動向,不如重視價值投資理念的深耕。不管是“國家隊”還是養老金、外資等長線資金,其主攻方向必定聚焦于具備長線投資價值的白馬股上。從這個角度來看,證金公司等目前仍活躍在A股的“國家隊”資金,其連續增持兩季度以上,估值較低且處于最近一年來相對低位的白馬股,也極有可能被其它長線資金相中,值得投資者跟蹤觀察(見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