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維焱
摘 要:裝飾的產生,最晚也可以追溯到人類舊石器時代晚期。裝飾行為是伴隨人類出現就產生了,并且發展成為帶有不同地域文化特征的相對獨立體系。而作為實物形態存在的裝飾,即裝飾物,則成為不同文明的顯性特征。中國傳統裝飾藝術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脈絡,形成了獨特的裝飾形態,中國文化一向推崇人的價值,主張人的核心作用,這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也正是現代時尚化設計所提倡的“以人為本”。本文從中國傳統的裝飾藝術概述入手,分析傳統的裝飾藝術的典型特征,以及中國傳統裝飾藝術的時尚化設計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傳統;裝飾藝術;時尚化;設計
1 前言
中國傳統裝飾藝術有著古老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是中國文化和中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發展、演變的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裝飾形態。憑借其獨具東方特色的美學觀念對全世界的文化和藝術的推進起到了重要作用。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極其密切地聯系,人們的衣食住行中都有著裝飾藝術的痕跡,例如:中國古典建筑、家具、室內陳設等,還有一些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如泥塑、陶瓷、漆畫等,都無不深刻地反映著民族文化的精髓。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要延續中國傳統裝飾藝術,其根本途徑是要從傳統建筑風格、裝飾藝術中截取符號元素進行全新地創造,力圖體現傳統韻味。
2 中國傳統的裝飾藝術
裝飾藝術是中國藝術和中國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裝飾藝術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歷史。在傳統裝飾藝術的長期發展、演變的過程中,由于古代勞動人民和能工巧匠的創造實踐,逐漸彤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同時也因為藝術大師的錘煉概括,而使傳統裝飾技術不斷的進步,傳統裝飾藝術不僅參與和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性也憑其獨具特色的東方美對全世界的藝術、文化的演變和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平[1]。
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傳統裝飾藝術形式,從史前的陶彩、商周的青銅器、戰國及秦漢的漆器、漢代的畫像磚、魏晉隋唐的石窟、唐宋的陶瓷、元朝的寺觀、明代的家具等,歌舞、泥塑、器樂、漆畫,蠟染,剪紙、皮影、繪、木雕等,上述所有裝飾形式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藝術特色及民族特征。隨著歷史的不斷變遷,每個時代所呈現出的風格也是大不相同的。作為傳統裝飾藝術的表現形式全部是來源于廣大人民的生活當中,是藝術與生活結合的很好的體現。品類繁多的傳統裝飾藝術形式主要都是為了美化生活空間、裝點環境[2]。
3 傳統裝飾藝術的典型特征
3.1 秩序與形式
傳統裝飾藝術注重點、線、面這三大要素的基本關系處理,講究基本元素造型排列的秩序感,在造型上非常注重“形式感”的處理。所以大部分的傳統紋樣的呈現一般都是呈有規律的羅列和復制。
3.2 抽象與象征
從二十世紀后西方的現代藝術才出現的抽象造型,其實已經在我們的傳統裝飾藝術中出現過,在早期的洞穴中巖壁畫上的紋樣和形象,都是抽象的人形與抽象的動物形的體現。
3.3 簡潔與概括
在傳統裝飾藝術上對自然形象整理與概括,是其主要特征。外形簡潔規整,同時造型著重于表現形態與人物或物體的基本特征,設計也更接近于現代設計中的平面化。而在中國的傳統裝飾圖案中,就有化圓為方,變曲為直,把自然形態規律化,幾何化的手法[3]。
4 中國傳統裝飾藝術的時尚化設計方法
中國的裝飾設計藝術要形成自己的風格與特點,就應建立在自己的傳統藝術文化基礎之上,努力探尋傳統中的藝術文化特征,結合現代時尚的理念來提升和超越。通過中國傳統裝飾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及科技、材質、工藝等相融合,讓傳統文化跟隨時代潮流向前發展,創造出時尚的傳統裝飾風格成為必然趨勢。
4.1 造型的重構
重構也就是保留了傳統裝飾基本風貌的前提下,按照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對它的造型進行或簡化、或變異、或重組。簡化歸納是對傳統裝飾進行重構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將繁瑣復雜的造型或圖案進行簡化和概括,在留住其精華與神韻的基礎上,省略繁瑣的局部、細部,突出圖案的特點,簡潔大方又不失原有的裝飾美感,再有就是對傳統圖案利用幾何變形手法,用幾何直線或曲線對圖案的外形進行抽象概括,將其歸納組成幾何形體,具有簡潔明快的現代美。
4.2 新材料、新工藝的再加工
中國傳統裝飾由于受當時科學技術的影響,對于材料的選擇有很大的局限性,大部分采用天然材質,如木材、竹材、石材等,即使有一些深加工的飾品銅制品五金件、織物等也只停留在手工或半手工階段,無法有所突破。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新型裝飾材料不斷推陳出新,使人眼花繚亂。加工工藝也非昔日手工所能比擬,激光雕刻、水刀等現代工具層出不窮。技術決定設計,在強大的技術保證下,設計師天馬行空的構思才能夠從圖紙真實地轉化為現實[4]。
4.3 傳統色彩的新時尚
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家為首,孔子用色彩比附德行,將人的高尚品格用色彩來表現,可以說這是儒家色彩觀的一大特點。儒家以禮的形式來約束色彩的使用,在建筑用色則分為宮殿建筑用色和民間建筑用色,使二者形成強烈的對比。宮殿建筑用色鮮艷而豐富,多以紅、黃、青、綠、金等絢麗的色彩為主調,而民居建筑用色則只可采用青灰等素色,這種用色留存至今,對民居建筑用色仍有很大的影響?,F代色彩學中補色對比是色彩中最為強烈的色相對比,補色的搭配對比使色彩最為鮮明,對人的感官產生強烈刺激,從而起到突出、強調空間的作用。現代室內空間設計的配色繼承了傳統裝飾配色方法。通過補色間的大小、比例、變化等多組補色對比產生相互映襯的視覺影像和強烈的色彩對比。在局部細節的處理上,將傳統造型賦予全新的色彩理念可以更加突出其現代感及時尚感,例如被漆成紅色的圈椅,白色的巨大鳥籠等,在豐富了空間色彩的同時,延續了中國傳統裝飾色彩的獨特魅力。
4.4 傳統材料的新使用
將傳統材料摒棄其原來的使用功能,經過重新設計,使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經驗是人們從多次實踐中得到的知識和技能,以往的經驗雖然對于設計來說能夠起到有很大的幫助作用,但往往經驗卻桎梏住思維。設計在于突破,將傳統材料經過現代的設計手法演繹出來也是將傳統元素向時尚轉化的重要手法之一[5]。
4.5 現代科技對傳統裝飾的再加工
高科技的使用不僅能夠使室內設計充滿現代氣息,還能結合傳統元素提升設計的文化底蘊。利用光電技術將平面的裝飾元素三維化,靜態的元素動態化。
5 結束語
中國傳統紋樣藝術扎根于社會生活,緊扣生活的命脈,寄托了先民們深刻的思想感情和觀念。傳承與創新的結合,既要共存又要互補,不但要尊重傳統民俗文化的時空獨特性,又要切實反映現代人的生活實際需求和精神追求。不盲目追求西化,能夠在現代設計中既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粹,又令設計作品用現代的表達方式讓更多的人接受,融會貫通才是我們現代設計發展長遠的目標。中國人應該都積極挖掘傳統文化,利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大舞臺。
參考文獻:
[1] 孟婷婷.侗族建筑裝飾元素在現代家具中的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6.
[2] 付曦.如意云紋圖案在圍巾創意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
[3] 馬琨.青花裝飾元素在陶瓷首飾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學,2015.
[4] 李為偉.青花裝飾藝術在陶瓷首飾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3.
[5] 段杏元.文化審美視域下的當代中國女性內衣裝飾藝術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565-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