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惠玲
摘 要:智能化時代,建筑的智能化發展是建筑發展的一大趨勢。智能化時代建筑設計必須要加強各方面的掌控與認知,在設計過程中,需要以智能化時代下建筑設計的特點為依據進行設計。充分的發揮出建筑的智能化,展現出智能化建筑給人們帶來的影響,以文明的生態理念、科學技術以及文化氣息相結合,切實打造出符合人們使用需求的智能建筑。
關鍵詞:智能化;建筑設計;要點
1 智能建筑的基本概念及內涵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葉,世界上首座智能大廈在美國康涅狄格州落成。該建筑被稱之為“都市大廈”。隨著這棟大廈的建立,標志著智能建筑以其高新技術的姿態,書寫了建筑領域新的篇章。智能建筑在建筑行業中愈發壯大,逐步成為人們追求時尚生活的重要一環。
而如何解析“智能建筑”呢?到目前為止,全球范圍內依然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不過,隨著智能建筑在世界各地得到認可,各國對其紛紛作出了相應的智能建筑界定。
在中國,智能建筑就是歷經了數十年的發展,慢慢砥礪過時代變遷下的產物,通過借鑒國外領先技術體制,從而提出了符合我國國情需要,并滿足我國建筑發展的一種新活動。智能建筑,它將建筑作為依托,把建筑設備、自動化設施、通信網絡等條件有機整合到一個系統當中。其中具有集成的結構,并能夠提供完善化的管理。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安全、舒適、穩固、便利的環境。
智能建筑的發展是樓宇發展的必經之路。但是,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使智能建筑的內涵不斷豐富,以至于目前還不能給智能建筑下一個明確的定義。國際智能建筑研究機構表示,智能建筑的發展是時代推動的必然結果,其發展目的是給人類提供更加安全、舒適、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滿足人們對所處環境的更高要求。
智能建筑與普通建筑并不是同級別的概念,智能建筑是在普通建筑的基礎上,結合多個學科和多個先進科學技術發展而來的。智能建筑的內涵主要包括3個層面:
(1)樓宇管理系統,簡稱BMS
(2)辦公自動化系統,簡稱OAS
(3)通信與網絡系統(CNS)
這三者融合便是智能建筑管理系統,智能建筑管理系統是智能建筑的關鍵,也是弱電系統的前提條件。以綜合布線系統為基點,并通過網絡程式為承托橋梁,對建筑進行綜合配置,并體現出建筑群內的各功能子系統分區。統籌整個通信網絡系統,實現建筑的自動化辦公系統,并促進建筑群內各種設備的綜合管理。比方說:給排水系統、照明燈具、電梯安全裝置、防火消防設施、變配電裝置、空調與供熱系統等等。對于智能建筑而言,綜合布線的目的思維了提高全方位的管理目標。科研實力的提創,營造了強大的網絡系統,智能建筑當中,最主要的就是局域網的運用了。其中包括軟件和硬件。為了使建筑系統設備能夠實現全自動化運營,利用集成綜合配置就顯得相當重要了。設備與網絡、軟件與硬件、控制管理與提供服務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是現代綜合配置的一項合理發展方式。
總的來說,智能建筑既囊括了設備無理建筑環境,同時又保存這服務于管理于一體的運營方略,同時其在邏輯、功能、經濟、文化乃至社會效益方面都能夠起到推進性。是一項綜合建筑環境。
2 智能化時代建筑設計要點
2.1 智能建筑設計的過程管理
第一,對于智能化建筑的設計前期,必須明確其規范內容與設計的標準,需對其進行嚴格的遵守,是智能化建筑的設計階段質量得以保證,提高其智能化建筑的實用性以及經濟型。第二,對于智能化建筑設計的管理目標掌控好其原則,對于設計階段的評判可以以室內的空氣、溫度、濕度、噪音、光線等多方面為依據。使智能化建筑的更加的具有規范性。第三,智能化建筑要體現出其應有的功能,對于其供水系統、供電系統、以及空調系統要嚴格的進行審查,保證其不出現功能上的死角,使智能建筑的功能可以保持完整與穩定。
2.2 智能建筑的屋頂設計
智能化建筑的屋頂是直接和自然環境接觸的一個面,其作用非常的重要。對于智能化建筑的屋頂設計時,不僅要考慮其屋頂的美觀性能與綠化,還需要加強其智能建筑的根本利用,可以將風能與太陽能的吸取設備加以安裝,使大自然的物質能量得到充分的利用。與此同時,還應該著重注意一下自然災害方面的原因,針對其現象可以安裝防止自然力量侵襲的設備。在電纜進行鋪墊時,需做好基座防震、防水及防風的防治措施,使智能建筑功能可以穩定發揮。
2.3 加強智能建筑的節能設計
智能建筑的根本特性則是可以使能源得到高效率的利用,使智能建筑可以發揮其節能的特性。對于智能建筑節能特性而言,需在設計過程中去認真的做好各項節能工作,通過對器具的節能以及系統的設定,對智能建筑的消耗可以降低其標準,使各方面的能源可以得到合理的掌控與利用,使智能化建筑可以得到可持續發展的狀態。
2.4 智能系統設計
首先,通過交換機把數字信號轉換為相應的語言、信號,通過網絡信號的傳輸與建筑內部的各類電器結合。我們所使用的網絡電話、數據通信、網絡電話等,都需要通過衛星系統建立相對應的網絡,實現衛星轉換器之間的網絡通信。其次,通過計算機方面相應技術把網絡信號轉換為相對應的數字、信號、視頻等辦公方式。系統包括提供給客戶相對應的服務和提供給管理者相對應的信息。自動化系統已經在各類科研機構、傳播公司、政府等重要部門廣泛使用。再次,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是通過大型主機將各個分部的設備統籌聯系在一起。根據不同的分工將設備分類進行統籌管理并根據需要進行分散監控的智能建筑系統。
2.5 智能建筑的結構設計
地面、墻面與天花板可以統稱為智能化建筑的結構,對于其結構設計需從這三點入手。對于智能化建筑的地面設計而言,可以選用架空的方式進行設計,這樣不僅可以使地面的空間得到提升,對于施工的進度與質量也可以取到一定的幫助,還方便日后對建筑進行改造。墻面設計需采用人性化設計理論,對于其接線口與位置來說以方面人們的生活為依據進行設計。天花板的設計需要結合消防系統、暖通的特點與功能,使智能化建筑的供暖、通風、照明以及消防等功能可以充分的表現出來。
3 智能建筑發展方向
智能建筑目前應用了計算機技術(Computer)、通信技術(Communication)、圖形顯示技術(CRT)、自動控制技術(Control),但二十一世紀的科學技術發展之快,使得智能建筑面臨著一輪又一輪的系統更新換代,因此智能建筑的發展方向則是更加的多元,多種學科、多種技術交融,三大系統的融合以及可擴展特性,智能大廈的群體化等。我國的智能建筑發展空間很大,接下來基于網絡的信息網絡技術、與之相聯系的控制網絡技術、一卡通的智能卡技術、可視化技術、家庭智能化技術、利用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可視化技術、家庭智能化技術的流動辦公技術、利用微波、激光、紅外線作為傳輸媒介的無線局域網技術、數字衛星通信系統(VSAT)以及雙向的電視傳輸技術等高新技術都是智能建筑的發展方向,會更加廣泛的應用到智能建筑中。
4 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國家的繁榮,我國已經進入了后信息化的時代,其標志則是物聯網、互聯網與大數據時代的來臨與發展,也可稱其為智能化時代的來臨。隨著智能化時代的來臨,相對于建筑物而言其要求也發生了本質的變化,人們不再是只對其追求美感與安全性,而是進一步的要求體現其人性化與個性化的轉變。就目前而言,已經有建筑實施智能化建筑思想。普通建筑轉變智能化建筑的過程,在設計方面就已經增加了難度。智能化建筑則更加的側重設計階段的理念。
參考文獻:
[1] 黃紅健.現代建筑設計的智能化設計方法研究[J].居舍,2017(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