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啟華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建設與發展步伐的加快,公路隧道建設已然成為社會發展之必須,已經成為基礎建設之重點。而保證公路隧道施工可靠發展的重要根基,則是其安全性的保障,通過施工安全的建立,促進公路隧道施工的正常運行。這也就讓隧道施工安全風險評價及安全管理的建立顯得極有必要,是公路隧道施工的重要支撐。
關鍵詞: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安全管理
1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現狀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的現狀,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隧道施工過程中事故的頻繁發生以及傷亡事故的類別多樣。隧道施工過程中事故的頻繁發生,主要是因為施工工地的地質條件具有著多樣性以及復雜性的特點,施工事故發生的頻率比其他巖石工程發生的事故頻率要高出很多,這樣就對施工人員的身心以及生命健康帶來了巨大的不利影響。在隧道施工的過程當中事故發生的頻率在一般情況之下會占有隧道施工總事故比率的一半之多,在隧道轉運巖石的過程中所發生的頻率所占有隧道事故總和的比率四分之一,在此過程之中還包含著因為運輸設施設備的誤操作而導致的事故發生,其他事故發生頻率則占有總事故發生頻率的四分之一。在公路隧道施工的過程當中,導致傷亡事故發生的因素有很多,類別也多種多樣,主要包含的類別有:隧道的崩塌、設施設備對施工人員的傷害、危險物品的爆炸、火災以及誤觸電等因素。然后再加之施工所處的地質條件以及性質的各不相同,因此,施工過程中所使用的施工技術也得多種多樣,并沒有統一固定的隧道施工模式和技術,伴隨著施工環境以及設施設備等條件的變化,就使得隧道施工過程中不斷地出現新的事故情況。
2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風險評價
2.1 評價程序與評價方法選擇
為了更好的對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這就需要施工人員才能夠系統設計的角度出發,對風險因素進行全方位與深入地了解與認知。主動對工程項目進行控制,從而制定出一系列具有針對特性的防范措施與方法,以此有效地減少項目風險以及風險因素對項目施工的不利影響,降低經濟損失程度。風險評價的步驟主要為:
(1)對風險源的分辨與識別,風險的分辨與識別此過程是對風險的發現以及對風險所進行的預估,并對其中的因素進行識別。風險管理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步,也是分控環節中難度系數極高的一個環節。風險源的識別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并具有連續性,其重要目的是為了對風險予以估計和衡量,并結合預測結果進行管理措施的采用和優化。
(2)風險的評估,風險的評估是在風險源識別之后的一個步驟,主要是通過對大量的數據和資料進行充分的分析與研究,加之對專家經驗的借鑒,對施工安全風險發生的概率以及風險事件的損失程度進行恰當的評估與預測,為風險管理人員對下一步所進行的風險評價以及控制提出最為有效的依據。
(3)對風險的評價以及控制。在以上兩個步驟的基礎之上,有效地對隧道施工安全風險發生的頻率以及風險損失程度,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從而得到施工項目風險的綜合指標與內容,并依據此指標來確定風險控制所采取的措施。通過相關標準來選擇與其相適應的風險控制方法與手段,而實現安全風險有效避免以及風險損失程度最小的現象。
2.2 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為了在對隧道施工的過程中更有效的對安全風險源進行識別。首當其沖的就是需要對風險源識別的概念以及所遵循的原則和步驟進行清晰的認知以及充分的了解。
第一,風險源識別的概念以及原則。
風險源的識別也可以被稱之為風險識別。主要指的是通過對有效合適的識別方法與手段運用,從中尋找到相應的影響因素,并對其進行分類歸納,為更好地進行風控體系建設做好準備。就其所要遵循的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系統性原則。顧名思義,指得就是子工程與子工程之間的關系與聯系要有著系統性清晰的認知與了解。這就需要在對施工予以通觀了解基礎上進行風險源識別,從而達到更好的風險管控。
(2)完整性原則。風險識別的把控還需要對隧道施工的各個環節予以綜合把控,并對其中的影響因素予以識別,這其中需要融入分析人員的自身素養,結合其專業能力進行辨別。
(3)針對性原則。針對性原則更多的強調數據性辨別,通過與風險管理相關的項目數據分析,達到有針對性的風險管控,對其中的影響因素進行識別,可以有效的增強識別結果的精準性以及合理性。
(4)重要性原則。在對施工工程進行風險識別的時候,需要對施工安全風險有著重大影響的風險因素進行分別與辨別,忽略影響程度較小的風險因素,這樣不但可以有效地節約項目成本,也可以對風險識別效率進行提升。第二,隧道施工的安全風險源辨別與識別的過程。主要為數據收集、分析不確定性、確定風險事件的類別并對其進行歸納、建立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2.3 做好風險評價
風險評價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它們分別是:層次分析法與模糊綜合評價法。
層次分析法第一步就是需要將風險因素進行層次的劃分。而最為常見的層次為目標層、二級指標以及三級指標等,第二步則是需要對結構進行判斷矩陣。通過對同一層次中的風險因素進行比較而確定出較為重要的風險因素。最后一步需要得出各個風險因素對于總目標的所占比重。那么,層次分析法的主要步驟為以下三步,他們分別是:構造判斷矩陣表、自上而下的逐層計算方法以及對判斷矩陣而做出一致性的檢驗與檢測。采用層次分析法對隧道施工安全風險因素權重有著較為明顯的影響,并在很大的程度之上減少因主觀因素而導致的安全風險發生頻率,讓隧道施工的安全評價更加與實際相符合。
模糊綜合分析法的應用在整個安全風險識別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通過模糊評價矩陣的構建,能夠將施工安全所涉及的因素容納其中,并就風險程度進行分層次體系建設,從而達到風險等級的合理劃分。模糊綜合評價法的步驟主要為以下幾步,他們分別是:構建風險評價因素集合、建立評語集合、構造評價的矩陣序列以及依據模糊綜合評價運算而得到的工程項目的整體風險等級。
3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
3.1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風險管理的目標和流程
公路隧道施工的安全風險管理目標,在于對施工地質性質、當地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施工方案的優化,其以風險評估作為重要的參考標準,結合結果指向進行措施的采取和應用,并提供有效解決策略。提升安全風險管理目標準確性,是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地避免安全風險事件的發生,讓項目的安全控制與所需要達到的目標形成一致,強化工程施工質量的把控。這樣也能夠為公路隧道施工的有效可靠發展提供重要基礎和保證。
《公路橋梁與隧道工程設計安全風險評估指南》是公路隧道施工的中法律依據,其將公路隧道施工的特點融入其中,并與專家會議、現場勘查結合,達到內容的相互結合,對風險管理予以指導,制定詳盡的風控操作流程。
3.2 超前地質預報及工程現場安全監測系統設計
超前地質預報以及工程現場安全監測系統的設計。超前地質預報其基本原理,主要包含超前地質預報的目的和任務,超前地質預報指的就是在隧道施工的過程中巧妙的使用儀器設備以及地質檢驗檢測的分析方法。估計與預測有可能引發隧道地質災害不良質體的位置,規模以及性質,并有效地依據此預報的結果而采用相應的措施以及行為,提供可行性的建議,將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降低到最小的程度。有效的為施工人員的身心健康以及設備的安全提供保障,有效的降低了工程成本。超前地質預報的主要目的和任務為:第一,為施工方案的制定以及所采取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學可靠的參數數據。第二,為隧道的安全施工,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地降低施工過程中所出現的塌方等災害。第三,在安全的條件保證之下隧道實現快速施工以及風險減小,創造出了有利條件。第四,地質報告的準確有效地減少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因盲目性而發生的事故概率。第五,對勘察設計中所提供的地質資料與數據進行嚴格的驗證。
對工程現場安全監測系統設計原則與監督目的。設計的原則主要包含保證系統的可靠性、保證系統所具有的先進性、可操作性以及易維護性、最優成本的控制。
3.3 風險控制
對于風險的控制,需要與工程施工的特點相結合,并根據上文中風險監控分析的結果以及風險評價的結果報告對風險控制工作進行指導與規范。有效地降低施工過程中所發生的安全風險頻率,為施工工程項目的順利開展與實施提供有力保障。那么,風險控制措施的具體建議為以下幾點:
第一,安全管理機構設置。公路隧道施工位置較為偏遠,環境較為復雜,作業過程較為艱苦,工程期限頗為緊張,技術要求較高等諸多特性都無疑加劇了隧道風控的難度。因此,建立安全管理機構也就顯得極有必要。依據公路隧道施工所具有的特點,以及工程特點制定出的實施細則,項目工程部應該建立單獨的安全管理部門,并配有專項職能的安全管理人員,對隧道的施工作業配有相應的安全員。
第二,構建安全投入指標體系。做好安全管理,需要秉承安全第一的,預防為主的原則,這就需要在細節上予以深入研究和把控,強化細節管理,只有真正從細節入手,才能夠讓施工安全風險降至最低。施工安全特別的重要,因為施工安全將會與施工單位的經濟安全效益、專項資金的支出有著直接的聯系。加大財務審計的力度,而確保專款專用。有效的構建施工安全投入指標體系。
第三,建立施工安全會議制度。會議的召開并非形式主義,其最重要的是要就安全思想予以統一,通過討論研究的方式就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予以推行和應用。在會議研究中,還需要就公路隧道施工中的不同特點進行分析研究,結合施工實際情況制定詳盡安全保障策略。這就需要設置出不同種類不同內容的安全管理會議。對會議內容予以詳細劃分,能夠真正分析出會議開展的目的,并讓會議的開展更為有效,讓會議內容與工程建設緊密聯系在一起,做到內容簡潔而重點突出。同時,會議的開展還需要確定議題,做到實質性的效益能效提升,重要安全管理會議比如全線安全管理會議以及各個級別的安全管理例會都需要有會議紀要等相關文檔。此類文檔之中有必要包含會議的照片以及會議簽到列表。
4 結語
公路隧道施工的有效開展需要安全做保障,需要通過安全策略的開展和應用達到更加行之有效的施工效能,促進公路隧道施工的過程把控。相關人員更加需要從公路隧道施工的實際情況出發,做好安全風向評估和施工安全管理,讓公路隧道的施工建設更加順利,讓公路隧道施工質量得到切實保證。
參考文獻:
[1] 王晨晨.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技術控制[J].交通世界,2018(1):270~271.
[2] 光輝,曹立梅,鄒強.顧及風險影響因子的LEC法在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評價中應用研究[J].公路工程,2016(5):151~155.
[3] 黃式浩,岑業波,孫義斐.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探討[J].基建管理優化,2016(1):7~11.
[4] 郝輝.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技術應用探討[J].山東工業技術,2016(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