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娟
西城區(qū)政府對我校的督導工作在緊張而忙碌中悄悄過去。如果說,督導對學校工作來講是一次全面總結,那么,對于每位教師來說就是機遇與挑戰(zhàn)、鍛煉與提高。從接受任務到迎接檢查,學校在教學工作方面提出了“以督導為契機,全面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的迎檢理念。明確教學目標、擬定備課方案、優(yōu)化教學行為……每位教師都在踏踏實實鉆教材,扎扎實實備好課、取長補短調教案、千錘百煉磨細功。
一、以理念為先導,提升教育智慧
教育需要智慧,在和老師們一起經(jīng)歷了督導的準備、實施的全過程后,最深的感觸是:教師走過的每一天都是教育智慧積淀的過程。因為,教育智慧生成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次觀念轉變的過程。督導中,學校提倡運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提倡運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提出關注學生需求、促進不同學生有所發(fā)展的課程目標;倡導通過師生合作、生生交流,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細細想來,在以這些理念為先導的研究中,教師一遍遍地鉆研教材、與文本對話、與編者對話,這是產(chǎn)生教育智慧的根源;教師一次次地在課堂實踐,捕捉預設與生成的矛盾點,這是積累教育智慧的關鍵;團隊合作、師徒共勉,這是增長教育智慧的途徑;教師對課堂教學不斷地反思、改進、實踐、再反思、再實踐,這是生成教育智慧的核心。所以,如果細想“督導留下了什么”的時候,回答是——是理念、是力量、是方向、是智慧!
二、以課標為依據(jù),把握學科本質
1.通識培訓達共識
《課程標準》是教師教學的指導性文件。在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周,教學干部組織全體任課教師就《學科課程標準》和《北京市課堂教學評價方案》進行了通識培訓。培訓過程中,教學干部給每位教師下發(fā)《北京市課堂教學評價方案》,從課堂教學應遵循的基本理念、北京市課堂教學評價的14個評價維度以及課時備課應經(jīng)歷的階段對老師們進行了培訓、提出了建議。從《課程標準》層面看,雖然各學科的特點不同,但教學干部牢牢抓住學科的共性特點、從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基本理念等方面向老師們進行了標準的解讀。應該說,通識培訓有效幫助教師明確方向、達成共識,為規(guī)范教學行為、強化課程理念奠定了基礎。
2.學科培訓摸方法
如果說,《學科課程標準》是教學的“綱”、那么,教學干部組織的學科培訓就是在幫老師們“摸法”。只有方向無誤、方法得當,才能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在開學后的校本教研活動中,教學干部分別組織了語文、數(shù)學英語、科任三場學科培訓活動。活動中,主管語文學科的教學干部從語文教學如何與文本對話、如何夯實學生的語文功底等方面與老師們進行了交流;主管數(shù)學學科的教學干部則針對學科教學的共性問題從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行為的轉變、教學策略的運用等與老師們一道進行分析;主管科任學科的教學干部結合科任學科教學的特點從教材的分析、教學方式的選擇以及如何突出學科特點等方面進行了培訓……
三、以教材為核心,加強校本研究
1.借專家引領力為教學實踐導方向
專家在我校日常教學工作中發(fā)揮著引領、指導、把關的重要作用。多年來,學校聘請專家定期來校指導學科教學工作。在督導課的準備過程中,四位專家毫無保留地全程指導教師的課堂教學。
2.聚教師互助力讓教學研究常態(tài)化
在我校,教研組是校本教研的基層單位。從《理解教材、活用教材》的校本研究到《學習課標、領悟課標、落實課標》的學科教學專題研討,自下而上的研究方式、濃厚的研究氛圍感染著每一位教師。在我校督導的過程中,除了專家團隊的大力扶持外,師徒結對的教學管理方式也為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益助力不少。正是在這種濃濃的研究氛圍中,教師們在抓全局、摳細節(jié)的過程中夯實了教學基本功、錘煉了執(zhí)教能力。
3.展實踐研究力使成果價值擴大化
2014年7月,在學期工作即將結束之時,學校召開了《以督導為契機,全面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的專題研討會。研討會上,分別安排了音樂課、語文課的展示來擴大教師教學研究的成果。音樂課展現(xiàn)的是以教研組為核心集體研究的成果。教師力爭運用多種方式、途徑對學生的和聲感進行培養(yǎng)。語文課則呈現(xiàn)的是青年教師成長的足跡——通過《伯牙絕弦》這篇古文的學習,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從而提高學生積累、感悟和運用的能力。
四、問題與建議
第一,教學中仍然存在“重教師設計、輕學法研究”的現(xiàn)象。在和教師共同鉆教材、探策略、觀效果、查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出現(xiàn)了考慮教法多學法少的現(xiàn)象。這樣的結果勢必造成教師、學生“兩張皮”的現(xiàn)象,課堂中呈現(xiàn)出“教師教的歡”“學生牽的緊”“師生思維出現(xiàn)斷層”“課堂出現(xiàn)冷場”“教學內容講不完”等一系列現(xiàn)象。而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項重要原因還是教師的理念問題。教師總愿意站在自己的角度設計教案,而不能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分析他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接受程度……所以,這樣的設計勢必會出現(xiàn)教學效果不理想或不夠理想的結果。
第二,有些課中還存在形式重于內容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在:某些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尤其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形式較豐富,但對于課堂中出現(xiàn)的亮點、問題、爭論等,出現(xiàn)了教師不處理或處理不當?shù)那闆r,這就是老生常談的“預設”與“生成”關系處理不好的情況,宏觀上講,就是缺乏教育智慧的體現(xiàn)。教師總說“形式要為內容服務”,但如果形式的表象削弱了教學內容的本質,其結果就會出現(xiàn)大家常說的“課堂太花哨”“實效性不高”的情況,這與當今課標的要求存在不一致或背道而馳的現(xiàn)象。
總之,西城區(qū)政府督導工作雖然已經(jīng)結束,但是它留給干部教師的卻很多很多。自覺更新理念、深入鉆研教材、把準學科目標、主動探尋規(guī)律、彰顯教學特色、形成教育智慧是我校干部、教師共同的價值追求,我們會為之而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