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峰
班級管理的實質是管理學生,而管理學生的本質核心是學生人格修養、習慣的培養,大多數家長感到自己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老師們也普遍認為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那么如何有效地管理學生,讓學生“順”起來,讓學生熱愛班級,健康快樂地學習,是我們作為班主任應該思考的問題。我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一個班級紀律散漫、學生無心上進,那么這樣的班級就談不上什么管理了。所以一直以來我堅持不懈地把學生的紀律、習慣的養成作為重中之重的事情去做。
一、反復提醒,明確要求
每天的大課間,如果當天的早讀課是我的話,我都會在大課間之前提前1到2分鐘左右結束早讀,每次利用這一兩分鐘時間不厭其煩地向孩子提要求,包括集隊的紀律和大課間時的紀律,通過對整個大課間的觀察,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一般都會在大課間結束回班后,總結一下當天大課間的紀律情況,提醒第二天需要注意的問題,表揚做得好的孩子。我覺得這個小小的總結管用,第二天絕大部分孩子都很少重復犯錯。長期以來,集隊的紀律慢慢地形成了,不管在開學典禮、散學典禮、語文節、數學節、體育節等等的活動中,我對他們的紀律都相當滿意。基本上,老師用眼睛提醒就知道怎樣去做。前提是每一次的活動前都要做好注意事項的提醒,然后一定不要忘了及時總結,幾個星期下來整個班級都變得井然有序了。
二、習慣養成,健康成長
上課鈴響了,當老師興致勃勃地來到課室上課時,很多時候看到的是一片混亂:大聲說話的、嘻哈玩笑的、翻東西的,甚至還看到還有個別孩子離開座位鬧著玩的,桌子在下課的時候被推得歪歪扭扭,隨地可見的是垃圾……老師看到這一幕,上課的積極狀態馬上會降低了一半。那么,這節課前幾分鐘就別想正常上課了,用來安頓學生情緒、講紀律、讓他們準備書本、文具等等。遲遲還沒有進入正常上課的狀態。當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一些練習本、草稿紙練習的時候,又發現很多孩子才慢呑呑地找筆、找本子。這樣,會嚴重地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無法完成和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
好的習慣如同在江河中游泳時兒童隨身攜帶的救生圈,可以協助兒童從知識的此岸游向知識的彼岸。孩子的課前準備抓得好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是培養他們綜合能力的、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我們要想抓好教學質量,必須先培養孩子課前準備的良好習慣,這就是讓老師給孩子提出要求來共同遵守,這就是紀律。我的做法是:第一,要求孩子凡是聽到上課鈴響后,不管你正在做什么,只要你的腳踏進課室門口,或者已經在課室里,都要馬上按照科代表的指令進行不同科目的課前準備,如果科任老師沒有特別要求的,全班同學張口齊讀書一直到老師進來為止,避免他們吵吵鬧鬧;第二,要求孩子在每一節課上課前必須準備好該節課的學習用品;第三,每一組的桌椅要基本整齊、每一個孩子座位周邊的三包地方要沒有垃圾。這些可以一邊讀書,一邊快速完成。再加上在上課前起立時隊伍的速度和整齊度、喊口號的要求,我都非常嚴格,然后,由該節課值日的科代表根據我們班制定出來的獎罰制度執行。從三年級到四年級,堅持了兩年的習慣養成,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課前紀律還不錯,從這些小細節可以體現了我們班良好的班風。
三、課堂滲透,潛而默化
對孩子的教育,我還喜歡結合我自己的語文教學來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培養孩子的集體合作的精神,提升班集體凝聚力,同時提高了孩子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使班集體的學風逐步形成。3月31日上午,以自愿報名的形式,我們班召開了第一次“新聞發布會”,首先,活動前兩天,我讓孩子關注最近的新聞,可以選擇騰訊新聞,不限類型,選一個你認為值得跟同學分享新聞,以中央電視臺新聞的正規開場白和結束語把新聞報道給同學聽。那么孩子必須關注一場正規的新聞報道來學習它報道的形式。剛開始,孩子們聽了要求“哇”聲一片,但他們臉上洋溢著的是好奇和興奮。出乎我意料,居然有20位孩子報名參加,報道的質量非常棒。參加的選手們都能完整地把新聞播送完畢,甚至有的在選材方面真的很吸引觀眾,再加上他本人語調的處理也很到位,贏得了臺下陣陣掌聲。下午,我們還通過投票方式,選出了冠亞季軍,老師并給獲獎的孩子發獎狀和獎品。這不單單只是培養了他們口頭表達能力,在選材當中,選哪一篇新聞,選這一篇能否吸引到觀眾,這個過程還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斷能力等等。
4月11日,我上了完一節公開課《生命生命》后,給孩子布置了一項課外作業:根據自己對人生的理解撰寫自己的名言,并在名言的破折號后面,寫上自己的名字。圓了他們做名人的夢。4月12日征稿,并于16日我把寫得最出色的22句幫屬于他們自己的名言在電腦上編輯,然后打印出來,用卡紙裱好后上墻出了一輯“生命啟示錄——我對生命的理解”的專題板報。上課時我選讀了幾段學生作品供大家分享,發現學生們對生命價值的理解非常深刻。從那一刻開始,我覺得應該根據教材內容,多搞一些這樣有意義的活動。于是,在5月3日、4日我在班上繼續開展了綜合性活動“走進田園生活”,這個活動以小組為單位,每一組組長來對該組組員進行安排分工,有的網上查資料,有的采訪家人關于長輩他們的田園趣事,有的負責收集照片做幾張簡單的圖文PPT,剩下的孩子自己動手寫一寫自己的田園生活。通過充分的準備,在班上利用兩節課時間,來小組交流,每位組長要求在指定的紙上對組員的發言做好筆記,并在筆記紙上共同完成一幅田園的風景畫,然后,負責PPT制作的同學還要到臺上演示講解PPT,最后組長都要到講臺來給其同學分享你那一組的成果。在這些活動中,孩子們真正成為了活動的主體,樂意參與、勇于創新,展示了技能,從中提高了學習興趣,增長了見識,鍛煉了能力,發揮了他們的合作精神,樹立了良好的學風。
一個班集體只要有嚴明的紀律,良好的班風學風,學生有正確的學習習慣,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我們的班級管理也將不會是讓人頭疼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