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俊 羅瓊
物理選擇題是高考試卷中很重要的一類題型,它既有單選題又有多選,它包含的知識點多,信息量大,靈活多變等特點。下面介紹一些做好選擇題的特殊方法:
1.選項特征法
例1:如圖1所示,位于水平面上的質量為M的小木塊,大小為F、方向與水平面成α角的拉力下,沿地面做加速運動,若木塊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則木塊的加速度為
(A) (B)
(C) (D)
分析:由于M的加速度a= ,滿足這一特征選項的只有D,故選D。
2.排除法
例2:兩個物體A和B,質量分別為M和m,用跨過定滑輪的輕繩相連,A靜止于水平地面上,如圖2所示。不計摩擦,A對繩的作用力的大小與地面對A的作用力大小分別為
(A)mg ,(M-m)g (B)mg ,Mg
(C)(M-m)g ,Mg (D)(M+m)g ,(M-m)g
分析:由于A拉繩的力等于B拉繩的力等于mg,所以C、D錯誤。
又因為A受到繩子向上的拉力,地面對A的支持力小于Mg,所以B錯。
故選A。
3.特殊取值法
例3:如圖3所示,一根輕質彈簧上端固定,下端掛一質量為m0的平盤,盤中有一物體,質量為m。當盤靜止時,彈簧的長度比其自然長度伸長了L。今向下拉盤使彈簧再伸長ΔL后停止。然后松手放開,設彈簧總處在彈性限度以內,則剛松開手時盤對物體的支持力等于
(A) (B)
(C) (D)
分析:取特殊值ΔL=0,此時盤和物體處于靜止狀態。盤對物體的支持力N=mg,附和這一答案的只有A,故A正確。
4.極限法
例4:兩物體A和B,質量分別為m1和m2,互相接觸且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圖4所示。對物體A施以水平推力F,則物體A對B的作用力等于
(A) (B) (C)F (D)
分析:當m1=0時,推力F將直接作用于m2,此時NAB=F。符合這一結果的只有B和C。又當m1 時, ,B、C中的B正確,故選B。
5.超重、失重法
例5:圖5中的A為電磁鐵,C為秤盤,A和C的總質量為M。B為鐵片,質量為m。整個裝置用輕繩懸掛于O點。當電磁鐵通電,鐵片被吸引上升的拉力F的大小為
(A)F=Mg (B)Mg (C)F=(M+m)g (D)F>(M+m)g 分析:當電磁鐵通電,鐵片被吸引上升時,由于距離越近, 引力越大,所以鐵片變加速上升,處于·超重狀態。故輕繩除負 擔Mg的重量外,還要負擔比mg大的重量。故D正確。 6.區間法 例6:如圖6所示,一個箱子放在水平面上,箱內有一固定的豎直桿。在桿上套有一個環。箱和桿的質量為M,環的質量為m。已知環沿著桿加速下滑,環與桿間的摩擦力大小為 ,則此時箱對地面的壓力為 (A)等于Mg (B)等于(M+m)g (C)等于Mg+ (D)無法確定 分析:當 =0時,環以加速度g下降,環完全失重,箱對地面的壓力為Mg。當 足夠大時,環靜止在桿上,環箱的重量全部壓在地上,箱對地面壓力為(M+m)g。因此Mg 7.比例法 例7:兩個球形行星A和B各有一衛星a和b。衛星的圓軌道接近各行星的表面,如果兩行星質量之比 ,兩行星半徑之比 ,則兩衛星周期之比 為 (A) (B) (C) (D) 分析:由于 ,所以 ,故選項A正確。 8.對稱法 例8:圖7中,A、B是兩塊相同的均勻的長方形磚塊,長為L,疊放在一起。A磚相對于B磚伸出 L的長度。B磚放在水平桌面上且磚的端面與桌面平行,為保持兩磚都不翻到,B磚伸出桌面的長度x的最大值是 (A) (B) (C) (D) 分析:如圖8所示,視A、B為一整體,是以O為中心對稱圖形,則桌邊支在A、B的幾何中心處時,A、B均不翻到且x最大,故x= ,故C正確。 9.整體法 例9:用輕質細線把兩個質量未知的小球懸掛起來,如圖9所示。今對小球a持續施加一個左偏下300角的恒力,并對小球b持續施加一個右偏上300角的同樣大小的恒力,最后達到平衡。表示平衡狀態的圖可能是圖10中的 分析:由于a上端的繩子負擔著a、b整體的力,所以以a、b整體為研究對象,a、b整體在水平方向三合外力為0,所以整體不左右移動,上端的繩子不左右偏移,滿足這一特征的圖只有A,故選A。 10.平均值法 例10:從地面豎直上拋一小球,設小球上升到最高點所用的時間為t1,下落到地面的時間為t2。若考慮空氣的阻力作用,則 (A)t1> t2 (B)t1< t2 (C) t1=t2 (D)因不知速度和空氣的阻力的關系,故無法確定t1、t2哪個大 分析:設上拋的初速度為v0,落地的速度為vt,則 ,故 ,故B正確。 11.假設法 例11:兩個重疊的滑塊,置于固定的傾角為θ的斜面上,如圖11所示?;瑝KA、B的質量分別為M和m,A與斜面間的摩擦系數為μ1,B與A間的摩擦系數為μ2,已知兩滑塊都從靜止開始以相同的加速度沿斜面滑下,則B受到的摩擦力 (A)方向沿斜面向上 (B)方向沿斜面向下 (C)大小等于零 (D)大小等于μ1mgcosθ 分析:A、B一起沿斜面加速度下滑的真實加速度為a真=gsinθ-μ1gcosθ,若假設AB間無摩擦,則aB=gsinθ>a真。故B所受摩擦力沿斜面向上,A正確。 又對B有:mgsinθ- =mBa真,即:mgsinθ- =mB(gsinθ-μ1gcosθ), 故: =μ1mgcosθ,故D正確。因此本題選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