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美
大凡自然科學著作和教科書都離不開插圖。明代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中有藥物圖1000多幅,人教育九年級義務教育歷史材料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插圖多,據統計每冊教材中竟有彩圖30多幅,黑白圖300多幅。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好這些插圖,將會對學生的興趣培養,智力發展和道德品質教育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插圖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歷史插圖,尤其是彩色圖,具有鮮明、形象、生動的特點,能把枯燥無味的知識直觀化、趣味化,使呆板的知識活起來,并能在有限的時空中,調動學生的視覺感官,把歷史知識像放電影一樣在學生大腦中留下印象。我在教《世界歷史》“新航路地開辟”時,利用了教材中的10幅插圖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中有“迪亞士”、“達﹒伽瑪”、“哥倫布“、”麥哲倫”四幅人畫像;有“星盤”、“指向標”二幅航海工具圖;有“哥倫布啟程”圖、“新航路開辟”圖、“馬可波羅啟程”圖、“14世紀前后歐亞商路”圖等。10幅畫就構成了一組航海模擬戰。這樣的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學生就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相反,如果不利用這些插圖來輔助教學,只是向學生照本宣科地講述新航路的開辟的知識,學生就會因枯燥無味產生厭學情緒。所以說插圖教學能培養學生興趣。
二、插圖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
1.培養注意力
利用插圖在多媒體上的展示教學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尤為重要。鮮明的色彩,奇特的造型會大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歷史插圖也具有這種作用。
我在教學《中國歷史》第四冊“紅色政權”時利用了“怎能受那許多人的吸允”插圖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圖中有個骨瘦如柴的中國農民,他身上有7根吸血管,意思是這個農民的鮮血遭到地主,軍閥,帝國主義,官僚等7只能個人的吸允。這幅畫面奇特,深刻反應了20世紀2.30年代中國所收的壓迫和剝奪的現實,極易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實踐證明,利用這幅畫輔助教學,教學效果很好。同樣教材中的其他插圖,尤其是彩圖,投在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和提高效果中起著積極而有效的作用。
2.培養觀察力
識別歷史插圖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觀察力的過程,歷史插圖再現了過去的歷史人物、事件等,只有認真觀察才能抓住歷史事件的本質。我在叫《世界歷史》“亞非文明古國”的“新月地帶”時就利用教材插圖來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先讓學生觀察插圖的形狀,然后說出他與現實中的什么實物相似。經過觀察,學生的除像“彎刀”像“鐮刀”的形象比喻。又如在教《中國歷史》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時,我利用了三大戰役地理形勢圖,讓學生從進軍地點、路線等去判斷戰役名稱、重要地形、作戰方法等,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端正的觀察態度和正確的觀察的方法,也增強了教學效果。
3.培養記憶力
歷史知識由過去性和相似性的特點,這就給記憶帶來了困難,歷史插圖則會給大腦留下較深的記憶。如我在教“祖國境內的遠古人類”時,利用了“元謀人的牙齒”“北京人頭部復原像”“人工取火”等10幅插圖來培養學生的記憶力。我讓學生通過識圖來了解遠古人類的生活狀況。結果所有學生都能認識到遠古人類:衣不蔽體、果不食腹、工具簡陋、集體生活等狀況,這種認識是根深蒂固不易遺忘的。相反,如果不借助插圖教學,學生會對遠古人類生活情況的認識只會是膚淺的、表面的、暫時的。可見,插圖教學能使學生跟牢固的掌握所學知識。
4.培養想象力
由于歷史是研究過去與未來的一門科學,因此有必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歷史插圖的編排是有系統的,是對歷史知識的概括和補充,所以他能充分的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我在教中國歷史“列強瓜分中國”時,利用“時局圖”來發展學生的想象力。首先設置問題:①圖中的虎、熊、太陽、蛙、鷹等代表那些國家?學生很快得出虎代表英國,熊代表俄國,太陽代表日本,蛙代表法國,鷹代表美國的答案。 ②鷹為何停留在空中,他會不會從空中落下?教師指導,從美國的侵略特性去想像這一問題,結果太多學生“停留在空中”是因為美國來到中國時,中國已經被瓜分完畢。可侵略成性的美國是不會放過這塊肥肉的,于是在1899年提出了全面侵戶的“門戶開放”政策,所以“鷹”時是會落下來的。這樣既深化了教學內容,也促進了學生的想象力的發展。
5.培養思維能力
教材講述的知識是歷史知識的具體體現,只有對這些知識進行比較、分析、歸納、概括才能透過歷史的表面現象,得出規律性的東西。
三、插圖教學能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
歷史插圖的編排注意了情感和德育教育,從而為道德情操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如可利用“人工取火”.“砍砸石器 ”“長征”“開墾南泥灣”等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精神;利用“長城”“秦兵馬俑”“金字塔”等歌頌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通過“鄭成功”“林則徐”“劉胡蘭”“中國人民志愿軍”等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毛澤東會見阿沛阿旺晉美”等對學生進行祖國統一大團結教育。可以說,每幅圖畫都是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起到不可估量作用。
綜上所述,歷史插圖在教學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我們倡議:
一是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歷史插圖的地位。決不能對學生說:“書上有圖,自己看”。這是對學生不負責任的表現。恰恰相反,這是編者為適應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專門設計的教學內容,也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一個方面,否則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將成為一句空話。
二是大力開展歷史插圖教學研討活動。如對歷史插圖進行分類教學或開展形式多樣的插圖交流會等等,通過這些活動,逐步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能力。
三是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插圖教學與其他內容教學關系,插圖教學只是歷史教學中輔助手段,千萬不能主次不分,否則將會得不償失。
四是充分利用好隨教材編寫發放的《中學歷史填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