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幼兒園是3—6歲兒童生活、游戲、探究、學習的重要場所,在幼兒園期間也是他們開始接觸社會、探索世界的重要階段。《指南》和《綱要》中明確要求:“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利于身心發展的經驗。”所以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可以有效地促進兒童的發展。幼兒園的教育環境應是多元的、豐富的、會說話的教育環境。教師怎樣才能為幼兒營造一個會說話的環境?怎樣才能創設一個可以供他們盡情地做、玩、說、問的科學探究的教學環境,進而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呢?
一、利用自然環境,激發幼兒的科學的探索欲望
(一)教師要引導孩子善于發現身邊真實的環境材料
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善于去發現身邊的素材,用真實的材料去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陳鶴琴先生曾提出了自己著名的觀點,那就是:“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他認為,學前兒童是在周圍的環境中學習的,應該以大自然大社會為中心組織課程。大自然的環境是千變萬化、豐富多彩的。它為幼兒的探索提供了最廣闊的空間場所。我們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到大自然中去,讓幼兒在奇妙的自然環境中,以輕松的心情觀察和思考,從而親自感受大自然中動物、植物的生長變化,以及風、云、雨、雪自然現象的變換等,這才是最簡單、最真實的科學教育素材。
(二)教師要主動為幼兒營造探究氛圍
自然角、種植園地、飼養角的巧妙設立,是形成幼兒學科學的良好的室外課堂,為幼兒科學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觀、最生動的材料。創設豐富的種植環境,為幼兒營造探究的氛圍。充分利用戶外的空間,設置種植區,供幼兒觀察、探究。此外配合教育教學內容和幼兒興趣選擇合適的植物;在植物角擺放給植物澆水的水壺,給植物修剪枯枝的剪刀,還要為幼兒提供便于觀察植物的放大鏡、尺子、記錄本等,放便幼兒隨時觀察和照顧植物,孩子們在參與中也會不斷的猜想、不斷的探索,對幼兒來說體驗探究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三)教師要善于發現、利用特色的本地資源
教師善于利用本地資源,特別是極富有特色本土環境,去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如黑龍江的雪、大連的海、南方的植物等都可以幼兒別有特色的探究對象,都是老師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教育素材。
科學活動不只是小實驗、小操作,不止涉及到實驗器材、操作材料等,科學活動不僅僅在實驗桌上,教室和戶外的每個角落都存在著科學過程。它包含在幼兒的日常活動和游戲中,是與其他領域融為一體的。所以說教育環境是豐富的、多元的,是說話的。
二、利用游戲操作環境,促進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一)讓幼兒在體驗、操作中主動的參與游戲
對于孩子來說游戲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是最能使幼兒開心、快樂活動的,是幼兒生活的重要的組成部分。“科學就是探秘,探秘就是樂趣。”幼兒親自動手操作既可以培養幼兒學科學的興趣,還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發展幼兒的創造性。
在科學活動中,注意運用游戲材料等策略來支持幼兒探究發現,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使幼兒積極投入到探索活動中,感受科學的奧秘,產生“為什么”的興趣和“我要學”的愿望。
(二)提供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操作材料
在操作實驗過程中,我們選擇的材料也應該是幼兒熟悉的材料。例如上面的活動材料選擇都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如紙杯、果凍盒、乒乓球、橡皮泥、墊板、水果、土豆等,貼近幼兒的生活,來源于幼兒生活。讓幼兒通過直接接觸、動手操作材料、充分感知和反復體驗材料來探究科學的。教師在科學探索活動中,合理、科學、有序地為幼兒提供有關探索材料,讓幼兒動手、動腦、動口,對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為幼兒創造交流的環境,培養科學興趣
教師要善于給幼兒創造交流的環境條件,創造機會讓幼兒交流自己在探索活動中的體驗和發現。“語言是思維的拐杖”,離開語言的思維是虛晃無力的,思維和語言是相輔相成的。教師要尊重幼兒,給他們充足的表現、表達時間,而幼兒獲取知識的途徑又是多種多樣的,與大家集體交流及小組討論、與教師的互動、以及同伴間的相互學習都是非常有效的學習環境。
四、合理利用科學區角環境,培養幼兒的科學興趣
幼兒園科學區角活動中,教師應給幼兒創設寬松的活動環境和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因為區角活動中幼兒有充分自主選擇權,是讓幼兒按自己的興趣、需要、方式去學習的一種活動模式。教師在創設中可以根據幼兒愛探索、愛動手的特點來設計的,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發掘幼兒的探索潛能和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為主要目的而進行創設和投放材料的。
科學區是科學活動的延伸,它能培養幼兒學習興趣,滿足活動的需要。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幼兒無論在生理還是心理方面都處于發展較快的時期,這一時期好動、好奇、好問的特點尤其突出,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學一學,通過親身嘗試獲得直接經驗。 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由于受活動形式、時間、內容、方法、教具等多方因素的制約,幼兒多種好奇心得不到滿足,學習興趣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壓抑,所以每次科學探索活動后就要有延伸活動,將幼兒的好奇心、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科學區角里表現的特別充分。
環境是激發幼兒科學探索興趣的中介和橋梁,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來培養幼兒的科學興趣,使科學活動豐富、多元化,還要善于利用會說話的教育環境、開放的教育資源,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所以說環境教育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師可把期望幼兒獲得的經驗蘊含在環境之中,進而促進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主動學習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