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莉
當前,教育部在修訂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時,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作為高中課程改革的重點。那就究竟什么是核心素養呢?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又是什么呢?歷史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唯物史觀、時空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今天我就史料實證淺談我的理解。
一、史料實證的概念
史料:亦稱歷史資料,反映過去發生、存在過的所有事情的文字資料和一切物品都可以作為了解、認識歷史的資料。
實證:實際的證明;確鑿的驗證。
史料實證:運用史料進行實證的能力
二、史料實證與教學
(一)通過學習,學生知道史料的來源
1.史料來源
第一類為文字史料:以文字形式記錄的資料。包括文獻史料、思想或學術著作、文學作品、報刊雜志、信件、日記。
局限性:個人因素(階級立場,個人修養)、政治因素(政治權勢篡改歷史)、時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史觀)。
第二類為口述史料,歷代口耳傳承得以保存下來的以往人類的言行。包括:神話、傳說、故事、史詩、回憶錄、對話錄、采訪錄、座談錄。
局限性:經過一代代人的傳承,口述資料與原來面貌由較大的差異。神話、史詩、故事、傳說有較大的虛構成分。由于主客觀原因,當事人的回憶也可能不準確或不全面。
第三類為其它史料,包括碑刻類、圖像類、實物類、風俗類。
局限性:只能反映歷史的某一個片段,如要全面反映還得需要其它史料的支撐。
2.獲取史料的途徑
(1)圖書館或相關機構保存的檔案、文字史料。
(2)采訪當事人或目擊者獲得口述資料。
(3)紀錄片等影視資料。
(4)考古成果及博物館
(5)上網搜索。光明網歷史頻道、騰訊網歷史頻道、鳳凰網歷史頻道、新浪網讀書頻道人文社科欄目、網易讀書頻道、中國考古網等。
3.使用史料的注意事項
(1)重視史料來源的真實性、有效性。
(2)堅持正確的史學觀點,將歷史事件放到特定的歷史環境下去考察。
(3)對多種史料進行甄選、辨別,孤證不立。
【案例1】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13課《太平天國運動》,課本未全面揭示太平天國的運動的影響,加之學生受革命史觀的影響所以對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存在片面的認識。鑒于上述情況我在課前整理一份資料,資料包括太平天國運動的相關史料。課上我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注重引導學生鑒別史料的來源、甄別不同史料的真偽及可信度、分析不同史料的局限性。最后學生通過史料來敘述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
(二)通過學習,學生能夠理解證據在進行歷史論證時的重要性
【案例2】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15課《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意義是“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觀念真的深入人心嗎?老師提供《阿Q正傳》片段“未莊的人心日見其安靜了。據傳來的消息,知道革命黨雖然進了城,倒還沒有什么大異樣。知縣大老爺還是原官,不過改稱了什么,帶兵的也還是先前的老把總”。孫毓筠:“民國二年以后,政治大倡復古,軍人官僚的勢力,日見膨脹,較之前清末年,反大退化。我常常的想道,這樣的政治就是“共和” 嗎? ”老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根據史料,你們怎么看待辛亥革命的影響,并說明做出判斷的依據。
(三)通過學習,學生形成實證意識
【案例3】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12課《鴉片戰爭》中關于領事裁判權,我們以往都是簡單地從國家主權的角度來譴責西方列強的侵略。歷史的真相是什么呢?老師提供史料,安德魯感慨:“不管你是律師或是對法律一竅不通的外行,恐怕都很難想象,在文明世界里居然還存在著這樣一種刑事法庭,在沒有陪審團的情況下,法官即可自行審案,當堂發落,有權判處嫌犯有期徒刑甚至死刑。當你環繞地球半圈到達上海,就可以親眼目睹這個奇怪的現象。這種審判制度通行清國各地”。判案非常隨意。那名搶劫犯被裁決“站籠處死”,而拐賣幼童的四名婦女僅僅被判了一個月;審判非常快。半天旁聽了六個案件,一個拐賣幼童案僅用3分鐘就給被告定了罪。通常還未等翻譯把案情譯完,已經定罪了;罪名非常怪。有叛逆罪、賣妻為奴罪、私通會黨罪。美國律師安德魯認為,正因為中國司法制度存在如此多的弊端,所以西方向中國提出了領事裁判權。盡管這種說法有為列強辯護成分,但是當時中國司法制度的確存在著許多野蠻的東西。
老師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得到哪些新的認識?老師注重從文明史觀的角度來引導學生理性看待中西兩種司法體系的沖突,從而更理性地認識歷史、分析歷史。
三、史料實證的意義
第一,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認識歷史。歷史距離學生較遠,通過史料,學生能提高對歷史的理解和認識。
第二,有助于激發和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史料可以從細節處還原歷史真相。學生通過閱讀分析史料,感知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了解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全面認識和評價歷史現象。
第三,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能力。通過史料教學,培養學生搜集史料、甄別史料、論從史出形成實證意識。培養學生,運用相關史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今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很多知識我們都可以通過互聯網獲知。歷史課僅僅是傳授知識很顯然不能滿足時代對人才的需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知識不如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新時期歷史核心素養的提出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因此,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不可或缺,史料教學意識必須增強,史料教學技能必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