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葉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即使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化學實驗在學科發展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實驗教學在教學活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家庭小實驗是利用生活中常見、易得的物品作為實驗材料,以某個方面化學知識、原理為實驗內容,與課堂教學結合緊密、實驗操作簡便安全的一種微型探究活動:即是指在家庭里利用身邊材料可以進行的化學小實驗。家庭小實驗的有效實施,有利于培養學習者的動手能力、設計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那么教師在設計家庭小實驗時應遵循哪些原則呢?
1.操作安全性原則
家庭小實驗的首要原則就是安全性。家庭小實驗由于是在家庭中進行,沒有老師在場指導,甚至有時家長也不在場。所以教師在選題時要提別注意,一定要考慮到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防患于未然。選擇的實驗中一定要禁止使用有毒、有害、有強腐蝕性的藥品,以及在實驗過程中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等具有不安全因素的實驗。個別實驗強調在家長監護下完成。由于初中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實驗基本操作技能都未完備,教師在設計和組織化學家庭小實驗時,務必要仔細的考慮到整個實驗的全程安全性,確保學生們在環境友好的氛圍中完成家庭小實驗。比如:葉脈書簽的制作中要用到有腐蝕性的藥品氫氧化鈉,所以一定要求學生注意安全,防止氫氧化鈉溶液濺入眼睛或沾到皮膚上,用腐蝕性較小的氫氧化鈣溶液代替腐蝕性較大的氫氧化鈉溶液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選題簡單性原則
家庭小實驗的選題要盡量體現簡單性原則。尤其是剛開始進行的家庭小實驗,實驗藥品要容易得到,實驗器材可以在家庭里找到替代品,或者經過簡單加工處理就可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實驗步驟也要盡可能的簡單,實驗時間不宜過長,這樣可避免學生產生對家庭小實驗的畏難情緒而半途而廢。
3.實施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往的化學實驗內容過于強調化學學科的科學性和嚴密性,其往往會造成學生進入實驗室后畏手畏腳不敢下手做實驗,更談不上趣味性了,結果使學生慢慢地失去了對化學實驗的興趣,甚至部分學生對實驗產生了畏難心理。因此,在選擇家庭小實驗時,一定要考慮是否有趣味性。盡可能讓學生感到生活中瓶瓶罐罐皆有用途,日常物品或食品都可作為藥品試劑,甚至是廢品都可在實驗中大有用途,真正實現化腐朽為神奇;實驗現象要新奇有趣,這樣的實驗學生才不會認為是枯燥的任務,取而代之的是一次快樂的體驗活動,會更加自覺地去完成實驗。家庭小實驗要能使學生們感受到實驗的操作過程是有趣的,實驗成功的經歷是快樂的,實驗的現象是新穎的,不管是什么層次的學生,都會被這樣有趣的家庭小實驗深深地吸引,不再用教師過多的督促,自己就能認真地去完成。
4.內容協調性原則
家庭小實驗的內容選擇,既要適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智力水平程度,又要與課堂教學進度、學生認知水平和實驗能力同步協調,這樣不僅僅對課堂所學知識起到及時鞏固和優化的作用,還可讓學生在實驗活動當中,減少不必要的困惑和憂慮,更加增強開展實驗的自信心,充分體會到探究的樂趣和快樂,而且有助于科學發展及提升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創造能力。
5.科學探究性原則
實驗探究在義務教育化學新課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課程將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作為化學課程的主旨和根本性目標,并將科學素養這一總目標劃分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維度。要達成這些目標,就必須通過實驗探究這一載體來實現。家庭小實驗探究性的運用,首先要學生們針對某一問題提出相關的質疑,在此基礎上,才能夠引導學生們去進一步探究這個問題的答案。探究性家庭小實驗的設計可以分為這樣的幾步來完成:提出問題,根據已學知識做出相關的推測,制定實驗驗證步驟,實施實驗,記錄現象,查閱資料,分析、推理和論證,證實自己的推測,得出合理、正確的結論。
有效的實施家庭小實驗教學,是充分發揮家庭小實驗教學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關鍵所在。教師在化學家庭小實驗設計原則的指導下,開發出新穎、有趣的家庭小實驗,同時要深刻領悟實驗的主旨,積極有效的幫助學生們動手完成,體驗成功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