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鋒
一、農村小學美術學科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學理念的陳舊
農村教師因信息閉塞、教學設施等條件的限制,在教學觀念上仍舊是:美術教學就是傳統知識與技能,教室是唯一的教學場所,教材是唯一的教學內容;教學還是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
(二)教學目標的片面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社會、家庭和學校等各領域只重視語、數教學質量的評價,而忽視了美術等其它藝術學科的探索。其次,學生往往只通過一些簡單方式參加美術活動。再者,因為美術在整個學科體系中“地位”不高,又不需要應付考試,從而導致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丟棄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的培養;最后教師仍然是教學內容的決定者,教學方法的選擇者,教學過程的設計者,教學效果的檢測者;學生是美術作品的“復制者”,教師仍是應試教育的“效仿者”。
(三)教學方式的落后
美術教學不只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還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并努力使學生對美術產生持久的興趣。而在農村小學的美術課堂中呈現出來的現象卻是:教師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仍然只重視單純的技能與技巧的訓練,而且輕視美術文化的學習;只重視教師的示范演習,輕視了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
(四)評價標準的單一
以往美術教學評價只強調美術技能技法,而忽略認知和情意。即使是技法部分也只強調訓練而已,因此評價的內容是單一的。除此之外,傳統評價只是學生完成作品,教師一個人給與評價,因此,評價方式、評價人都是單一的。多數美術教師的評價仍是在甄別與選拔功能的層面;注重一些標準化、規范化的技能訓練,輕視了學生多元的、逆向的思維創新及人文素養的有效養成。
(五)環境條件的制約
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發展有三大制約:一是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識落后;二是農村師資隊伍力量不足;三是相應的教學設施欠缺及交通、信息等方面的閉塞,特別是在信息時代下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相對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與城市中小學美術教育的距離。
二、農村小學美術學科教學的教學建議
(一)轉變觀念,反思揚棄,讓美術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
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也有其合理的內容和成功的經驗,但缺少開放性、太注重機械化的模仿;我們應汲取傳統教學的精華,剔除有悖于新課改理念的糟粕。因此,美術教師應努力走出課堂,讓學生開拓視野,體驗生活,引導學生共同完成整合資源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開放的情境中去體驗美術的趣味,體驗美術帶給生活的魅力,體驗成功學習的喜悅。
(二)加強師資,改善條件,釋放美術教師的活力
農村中小學師資力量相對薄弱,而且多是兼職,因此學校應加強美術師資隊伍建設,抓好教師的培訓工作。培訓中可充分發揮業務能力較強教師的帶動作用,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渠道提高教師的美術素養。
(三)重視教研,開展活動,給美術課堂增添春天的氣息
一是農村學校美術教育教學科研活動得不到開展,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正確理論導向,沒有教育研究成果作借鑒,加上美術教師自身美術素質不高。因此,美術教師必須加強學習,提高自身專業素質,提高學校美術教育活動高水平,給學校帶來生機,給學生創造一個美的氛圍。
二是開展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科研活動,循序漸進,不可盲目不講方法不講順序。首先要重視美術課堂教學的優化,教師要靈活性、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新穎、實用和科學的教學手段,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安排教學內容。
三是開展農村美術教育科研活動,美術欣賞是不可忽視的。美術欣賞可以幫助我們開闊視眼,擴大知識領域;美術欣賞還可以陶治學生思想情操。這種教育是潛移默化的,美術欣賞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四)因地制宜,激發興趣,讓美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課堂上應盡量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與手段,如多媒體的運用、情境的創設、游戲的貫穿、材質的變化,使學生的多種器官參與美術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對美術的興趣。
(五)張揚個性、體驗情感,讓美術教學“寓教于情”,洋溢人文關懷
教學中,教師首先進入角色,把自己的真實情感酣暢淋漓的抒發出來,掀起學生情感的漣漪,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也形成了心靈的共鳴。因此,教師應盡可能的設定一些“情感背景”,也可以創設具有情感色彩的形象。
(六)優化作業,多元評價
1.評價宜以模糊為主
用僵硬的分數去衡量一幅畫或一件工藝作品是不恰當的,我認為,小學美術課業考核宜采用等級評價加評語的評價方式。這樣的評價既有大的等級區間,又有切合實際的批改說明,便于學生全面接受反饋的評價信息,及時改進學習方法。
2.可采用教師評價與學生個人評價、小組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小學美術教師往往要同時教多個班級學生多,對大多數的學生了解不是很清楚,因此對學生的評價帶有很大的主觀性,不能做到公平、公正。而學生時時生活、學習在一起對同學的學習情況相對較為熟悉,所以我們可以采用教師評價為主,學生、小組評價為附的方式,以求公平、公正。
3.評價的主要方式是鼓勵與表揚
多采用鼓勵、表揚的方式,使學生心情開朗,易于接受、理解,才能收到積極的效果。因此,給學生作業作出評價除了表明學生真實的學習結果外,還應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作出鼓勵性評價。
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一次次教學課堂探索中我們總感到有許許多多的不足與遺憾!我覺得,美育是一門即遺憾的又很美的藝術,在一次次的遺憾中我找到美的不足。如果我們的“美”育能夠實現平等對話、民主融洽、師生互動的心智對流,那么,一顆顆跳動的活潑的火花瞬間就會被點燃。教師用愛心施教的同時,要給學生創設適宜的人際環境,給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給學生提供自我發展的舞臺,讓學生在實踐中求知,在實踐中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