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恩
主持人:本周主流熱點不明顯,強勢股也出現補跌,周四權重白馬又開始反彈,這個節奏變化也有點太快了!
袁月:權重白馬只是在連續調整多日后出現超跌反彈,萬科一天的漲幅收復了過去一個月的失地。關于權重白馬股的中長線分析,我在上周的文章中已經說明,不要一漲就激動,一跌就懷疑,只要基本面沒有發生重大變化,更多的還是要有耐心和分批建倉。
滬指短期目標還是補上方缺口,但想就此轉強難度比較大。形態上創業板相對更強,只不過現在又面臨1900點附近的重壓力位。盤面主流熱點不明顯,以底部股補漲為主。周中我在微信文章中提到的數字中國概念,每天倒是都有漲停個股出現,只不過還沒有全面發酵,能否成為新的熱點還需要環境和政策的配合。其實,個股也不難找,稍微用點心、花點時間就能知道大概,主要還是集中在軟件股中,再細分一點比如數字福建、電子政務等等。
當前重點還是要把握板塊輪動的節奏。3月份的行情與1月份很類似,只不過相反而已,特點就是一直說的翹翹板效應,以存量資金主導的輪動格局為主。誰也不會一直漲下去,所謂的風格也不會切換得那么干脆和無腦,核心邏輯還是業績。
總之,不要被市場中的多數聲音所干擾。你只需要明白到底是買趨勢還是買價值,這也就是我常說的短線按照技術、中線按照預期。做短線操作,遇到破位肯定要離場,但對于中線操作來說,調整是不是帶來了更低的估值呢?所以,目標不同,肯定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會不同,落實到的操作策略也是不一樣的,那么最后反映到結果上也會是千差萬別。
主持人:業績一直是你強調的。除了好的股票要關注,那么對于績差的股票要注意什么?
袁月:4月份是公司集中披露2017年年報的時間,業績地雷還是要規避的,尤其是即將戴帽的股票,也就是連續兩年虧損的公司,這個從公開信息都可以看到。
對于手中個股或者開新倉前,都要看一下公司業績預告,檢查一下是否安全。如果非要參與,那么一定要注意時間節點。因為公布年報后就會被戴帽的個股,出現連續下跌走勢的概率比較大。比如去年的廊坊發展雖然趕上雄安的概念被大幅炒作,短期漲幅接近翻倍,但在年報公布被ST后,又出現接近腰斬的跌幅。這只個股是比較典型的代表,一旦炒作完成后未能及時離場,后果還是比較嚴重的。
就目前來說,年報公布后會被戴帽的個股也有不少。過于冷門的個股不談,就說成交量較大或者概念相對為投資者熟知的個股有:中國船舶、智慧農業、大唐電信、貝因美、武漢凡谷、羅頓發展等等。
主持人:除了要提防業績虧損即將戴帽的個股風險,也有很多不是虧損但是業績下滑的個股,例如比亞迪本周跌幅較大,對此你怎么看?
袁月:這個還是要區分來看,不能因為去年或者一季度業績下滑就來判定今年全年的業績,畢竟每個行業景氣度不同,有的存在周期性、回款速度不一樣等特點。
就比亞迪來說,去年業績下滑主要是因為傳統汽車銷售收入下滑所帶來的。這也比較正常,畢竟目前自主品牌競爭比較激烈,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場,長安、長城、上汽、吉利等廠商的銷量都要遠高于比亞迪。
對于2018年一季度業績大幅下滑,公司稱是因為新能源汽車補貼下滑造成的。對于這個原因,我之前也在微信文章中分析過。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可以分為上中下游,上游的鋰、鈷等原材料價格漲幅巨大,相關有礦資源的企業都是最受益的,所以這兩年才會出現贛鋒鋰業、華友鈷業這種持續上漲幾倍的大牛股。而整車企業屬于下游行業,能向其他產業鏈公司轉移的成本較少,而又因為市場競爭激烈,廠家沒法自主提價,大部分成本都要自己承擔。
當然,這對于整車企業來說,都是必然會經歷的陣痛期。隨著技術不斷創新,新能源汽車銷量不斷增加等因素,對于中長線來說,整車行業龍頭企業的投資價值還會凸顯,只不過短期股價走勢承壓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