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艷華
摘要:在新課程教育背景下,思想品德教育作為教育課程越來越重,不僅影響這課程質量,還會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影響這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思想政治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因此高校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確引導學生樹立學生的正確的人生目標。本文主要闡述了思想品德課回歸生活的教學的意義,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課回歸生活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回歸生活
引言:
初中的生活品德課進行生活化教育,滿足當代社會的發展需求。在新的教學中體現了學習源于生活,生活為了學習的思想。高等學校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學習的真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在生活中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社會的適應能力,從而獲得自由的發展,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行為。
1.初中思想品德課回歸生活的教學的意義
為人類幸福而工作,不單是一種志向、一種抱負、一種擔當,對于馬克思來說更是終其一生的考驗和磨礪。馬克思一生顛沛流離、飽嘗艱辛而初心不改,用奮斗的一生踐行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作為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我們共產黨人不忘初心,就要從馬克思的偉大一生、偉大人格中檢視和滋養我們的思想和靈魂。
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偉大人格,如日月經天,穿越時空,光耀千秋。我們每一個真正信仰他的思想的人,都應心懷無限向往、由衷崇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偉大而崇高的理想不懈奮斗。
思想品德教學應該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老師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制定教學的目標,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創新教學的模式,學校還可以邀請軍人和先進的人物到學校進行開展講座,,對學生對民族文化的了解,進行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例如,國家節日和八一,學校可以開展大合唱和放電影的活動讓學生了解生活文化[1],同時還可以設立文化社團,文化社團是專門以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概論的學習和實踐的社團。學校還應該對優秀的學生進行表彰,鼓勵學生發揚優秀文化精神。讓大學生在每一項活動中心中懷念祖國,激發學生對革命烈士的敬意。
2.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課回歸生活的教學策略
思想品德學科相對于其他學科有其特殊性,它更注重的是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引導,在課堂上不能一味地以教師的講為主,不能單純以考試分數來衡量學生學習的效果,而是應該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引導學生體驗感悟。
2.1做課堂教學的“創新者”
作為教師,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自己的教學方法,吸收別人優秀的方法,形成富有個性的教學方法。鼓勵、關愛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做課堂教學的“創新者”。新課標“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初中階段的學生渴望被他人關注,也渴望參與課堂教學。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循序漸進地改變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例如,在課前,可以布置學生通過上網、去圖書館、實地調查、小組合作等方式收集資料,也可以與學生一起探討教學方法;上課時鼓勵學生大膽發言[2],分組討論;新課結束時可以讓學生小結本節課的內容,談談自己的收獲等。這些方式可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課堂的小主人,從而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教師教得愉快,學生也學得輕松。
2.2選取生活化素材,豐富課程資源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在生活中每一件事情都有教育意義,生活中處處有課堂,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根據教材結合生活,不僅體現了教學具有針對性和思想性,還能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促進學生健康的發展。
在學習《權利義務伴我行》[3]過程中,讓學生了解我國國家性質懂得了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區別,培養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初步培養了學生對人民。公民、我國國體等概念的理解。辨別能力和抽象能力。增強了學生樹立認真學法、守法、依法維權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掌握了我國公民的權利涉及人們社會方方面面,具有廣泛性。幫助學生如何行使公民的權利等。
2.3引領學生關注生活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內容要結合時事政治,進行緊密的教學。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和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和前行。政治老師要有針對性搜索和引用時事政治,結合國家發生的重大事件等內容,應用多媒體的播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關注。讓學生意識到社會的發展的經濟的進步,進口學生的興奮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把在思想政治課堂便了活躍起來,展現出獨有的特色。
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對推進學生全面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順應學生的心理滿足需要,能使拔尖的學生學習積極性更高,特別是學習困難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最終使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內部學習動力機制,最終走向“成功”。
參考文獻:
[1]程甦.初中思想品德課“回歸生活”教學模式構建[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18(02):82-85.
[2]張瑾.源于生活 回歸生活 服務生活——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策略探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18(04):128-129+138.
[3]顓孫偉偉.教學回歸本真 生活引領成長——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2):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