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東 劉元平
摘要:豬飼養場的經濟收益受場內母豬的影響比較嚴重,豬場內飼養的母豬主要是擔負繁殖的重任,所以對于懷孕母豬的飼養管理非常的重要,尤其是在冬季,如果對于懷孕母豬的飼養管理不到位,會給豬場造成比較慘重的經濟損失。現主要介紹懷孕母豬在冬季飼養時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關鍵詞:懷孕母豬;冬季;飼養;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S828.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1-0026-01
1 控制胚胎的死亡數量
在實際的臨床生產中,如果母豬在懷孕以后9~13天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合子發生死亡,而懷孕后的第三天就是第二個死亡高峰;而第三個死亡高峰則是出現在配種后的60—70天。所以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飼養者如果能夠通過加強飼養管理、改善豬舍環境,從而將胚胎的損失降低到最低值。一般在實際生產中應保持豬舍16~22℃的溫度和70%~80%的濕度;配種后母豬的飼料量應該恢復到之前比較低的供給水平,但是質量還是必須得到保證的;此外豬圈舍的環境要保證干凈衛生,這樣對于豬感染疾病的概率會大大的降低。
2 選擇適當的飼喂方式
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對于懷孕母豬的飼喂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第一種就是對于體況比較差的經產母豬,配種前20天和配種后10天應該增加精料的供給,待其體況恢復之后采食飼料以青飼料為主,然后都要按照相關合理的飼養標準給母豬進行飼喂,母豬懷孕至80天之后應該再增加精料的供給,但是應該保證飼養后期母豬攝取的營養水平要比前期高。第二種方式是適合在配種前體況就良好的經產母豬使用,臨床生產中要供給懷孕前期母豬青粗飼料的量比較多,然后在母豬懷孕的后期再供給其適當的精料。第三種方式主要是針對初產母豬和哺乳期的配種母豬使用的方法,結合相應合理的方法以增加飼料中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在飼料中的比例。但是母豬在生產前1周應該相應的將日糧降低10%—20%。
3 供給母仔充足營養
豬場飼養的懷孕母豬負責給腹中的胎兒提供足夠的營養,所以懷孕母豬在日常采食的飼料中攝取的營養物質首先要滿足腹中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然后滿足自身生活的營養需要,此外還要貯備所需的營養物質用于哺乳。臨床生產中除了要保證母豬攝取足夠的能量和蛋白質飼料之外,還要保證母豬采食的飼料中有充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添加,以滿足母仔生活的日常需要。
4 運用合理的飼喂技術
懷孕母豬日常采食的飼料必須保證衛生和質量,同樣還要供給適量的青粗飼料,這樣能夠保證母豬采食之后有飽感但是又不會對胎兒造成壓迫,同時還要給母豬供給充足潔凈的飲用水。除此之外不能給懷孕母豬飼喂霉變、強刺激性的飼料,以避免母豬在生產中出現流產的情況;同時,飼養者給母豬更換飼料品種的時候應該緩解一下而不能太突然,生產中青粗料的供給要遵循少喂勤添的飼喂原則,并且確保母豬隨時都可以飲用到清潔的水源。
5 懷孕前后期的飼養
在母豬懷孕20天左右,環境條件比較容易對胚胎造成相應的影響,所以這時期對于懷孕母豬的飼養管理應該是給予特殊的照顧同時強化管理,并且給懷孕母豬提供品質合格并且營養全價的飼料;但是在母豬懷孕的最后一個月其需要的營養物質就會比較多,這樣就容易導致豬的采食量不夠。
6 切實加強管理
豬場中的懷孕母豬在日常的生產管理T作中的重要任務就是保胎。有條件的飼養場應該將懷孕母豬進行單圈飼養,圈舍保持清潔衛生,并且保證環境冬暖夏涼。母豬懷孕的第一個月,飼養者應該保證其能夠吃好、睡好,并且只能有少量的運動,這樣是為了方便其體力和膘情的恢復,但是在母豬懷孕的中期應該適當增加其運動量,然后后期再適當的將其運動量降低,保證母豬能夠進行比較自由的活動,但是在其臨產前l周要停止活動。生產中應該制定相應的生產標準,要求飼養者在每天的上下班時都應該更換衣物鞋帽,隨時記錄豬的狀況,還要及時清掃豬舍,及時發現母豬的發情表現,適時進行配種,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7 做好產前準備工作
每年的冬季環境氣候都會比較寒冷,尤其是北方的冬季氣溫更加低,所以就要求豬舍必須將防風保暖工作落實到位。生產中條件允許的豬場可以給母豬設置專門且獨立的產房,溫濕度也要適宜,盡量將產房的溫度維持在22~23℃。豬場內膘情和乳房發育比較良好的母豬,應該在其產前3-5天將飼料的供應量合理的減少,逐漸將飼料水平減少到懷孕期的1/2或l/3,同時停止青綠多汁飼料的供給。母豬產前3~5天就要進入產房待產,與此同時飼養者要給待產母豬準備好分娩用具和充足的墊料,設置專人對待產母豬進行24 h的輪流觀察,一旦母豬有生產表現,應該立刻準備接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