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杰
摘要:生豬育肥的最終目的是使用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日增重,并且保證肉產品的品質優良,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因此需根據生長育肥豬的生理特點、營養需要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現進行簡單的介紹。
關鍵詞:生長育肥豬;生理特點;生長發育規律;營養需要;飼養管理
中圖分類號:S828.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1-0041-01
1 生理特點和生長發育規律
豬在生長育肥豬階段可以根據其生理特點和生長發育規律將其分為兩個階段,通常按體重來劃分,其中20—60 kg為生長期,60 kg到出欄為育肥期。
在生長期,豬仍處于生長發育的階段,機體的各組織器官的生長發育還不夠完善,尤其是剛從保育舍轉入育肥舍的仔豬,消化系統以及其功能發育還不健全,消化液中的某些有效成分還不能滿足豬的需要,從而導致一些營養物質不能很好的被吸收和利用。除此這外,這一階段的豬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差,仍處于不斷的完善階段,易感染多種疾病。這一階段的豬主要是以骨骼和肌肉的生長為主,脂肪的增長較為緩慢。
育肥期的豬的各組織器官的發育已經基本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統,對飼料的消化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機體對外界的抵抗能力也逐漸的提高,可快速的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這一階段豬的骨骼已發育完全,肌肉的生長速度也較為緩慢,脂肪的沉積速度較為旺盛。
2 營養需要
生長育肥豬的生長速度快、飼料利用率高,并且豬肉的品質好,則獲得的經濟效益則高,因此要根據生長育肥豬的營養需要來提供適宜的營養,以提高豬肉品質,降低料肉比。
豬一般情況下能量的攝入量較高,增重的速度越快,飼料利用率也就越高,脂肪的沉積量也相應的增加,但是瘦肉率則會降低,胴體的品質變差。因此能量的供應也不是越高越好。生長育肥豬對蛋白質的需要更為復雜,蛋白質的供應不但要滿足豬對蛋白質的需要,還要充分考慮氨基酸間的平衡與利用率。適宜的蛋白質可以有效的改善豬肉的品質,因此生長育肥豬的日糧要有適宜的能蛋比。
除了能量和蛋白質外,還要注意其他營養物質,如礦物質、維生素、微量元素以及纖維素的供應量。礦物質和維生素同樣是豬正常生長發育和增重的必需營養物質,如果缺乏或者不足不但會影響豬的增重,還會危及到生長育肥豬的健康,導致機體代謝紊亂,嚴重時會導致死亡發生。
一般在生長期為了滿足肌肉和骨骼的快速增長的營養需要,日糧中蛋白質、鈣、磷的比水平要相對的高一些,粗蛋白水平在16 %—18%,鈣為0.5%~0.55%,磷為0.41%~o.46%,在育肥期為了避免體內脂肪沉積過量則要控制能量的水平,同時減少日糧中的蛋白質水平,粗蛋白水平為13%—15%,鈣為0.46%,磷為0.37%。雖然豬對粗纖維的利用率有限,但是日糧中也需要一定量的粗纖維,一方面可預防便秘,另一方面可以在限飼時增加飽腹感。但是不可使用過量,否則會導致飼料的適口性下降,導致生長育肥豬的采食量下降,影響生長發育和增重。
3 飼養管理
首先要提供適宜的日糧,保證營養物質的攝入量,這就需要日糧搭配合理且多樣,以達到多種營養物質互補的作用,提高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消化率和利用率。要注意根據生長育肥豬不同階段對營養的不同需求來提供營養物質。進行合理的飼喂,飼喂要注意定時、定量、定質。每天在固定的時間按固定的次數飼喂,這樣利于管理,可提高豬的食欲和飼料利用率。每天的飼喂次數要根據具體的飼料種類來確定,如果以精料為主,可每天喂2~3次,如果青粗飼料的飼喂量較多,則可適當的每天加喂l—2次。另外還要根據不同的季節來調整飼喂時間和飼喂量,如夏季晝長夜短,可在白天增喂1次,而冬季晝短夜長,則要在夜間加喂1次。飼喂量要根據豬的食欲以及生長發育情況及時的調整,保證豬吃八九成飽即可,以使其保持旺盛的食欲。
生長育肥豬的飼養方式主要有自由采食和限制飼喂,具體選擇何種飼養方式要根據市場的需要以及豬的品種來確定,自由采食對增重速度有利,胴體品質較差,而限制飼喂的飼料利用率和胴體瘦肉率高,但是增重速度較慢。目前大多數養豬場將兩種飼養方式結合起來,在前期采用自由采食的方式,后期則采用限制飼喂,可達到理想的育肥效果。
加強生長育肥豬的管理工作,在育肥前要根據品種、性別、體重、采食情況等進行合理的分群,以保證豬群生長發育均勻,避免出現以大欺小、以強欺弱的現象。分群飼養后對豬群進行調整,讓其養成在固定的地點吃食、睡覺和排泄,這樣不但便于管理,還可保持圈舍衛生,減少疾病的發生。
加強日常的管理。做好夏季的防暑和冬季的御寒工作,注意保持豬舍衛生清潔、干燥,做好通風換氣的工作,保持豬舍空氣新鮮。在育肥過程中要避免豬群運動過量,以免消耗體能,另外還要做好防應激的工作。
加強疾病的預防工作。雖然生長育肥階段豬抗病能力加強,但是同樣要加強疾病的防控工作。為了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增加增重速度要在催肥前進行一次驅蟲。加強環境衛生的清理,做好定期的消毒工作,另外,還要根據免疫程序接種相關的疫苗,并做好疫情的監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