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璟 唐式校
摘要:冬季及元旦、春節前后是畜牧業生產的關鍵時期,持續低溫寒冷及雨雪冰凍天氣極易造成畜禽凍害、飼草供應受阻及養殖設施設備受損,要高度重視,積極采取措施,確保畜牧業生產安全和畜產品市場供應穩定。由于冬季的節日較多,畜禽產品消費進入旺季,動物及動物產品跨區域調運頻繁,發生輸入性疫情風險加大,是動物疫病的高發季節。因此冬季畜禽生產及疫病防控方面要注意以下七方面。
關鍵詞:畜禽;生產;疫病;防控
中圖分類號:S858.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1-0097-01
1 關注天氣變化,防止受災受害
各地應及時通過網站、短信等途徑向養殖場(戶)發布災害預警信息,指導各畜禽養殖場(戶)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對危險畜禽舍注意加固,雪后要及時清除積雪,防止畜禽舍倒塌;供水管要用保溫材料包好,防止受凍破裂;備足飼料和飼草,防止氣候變化可能產生的飼料飼草供應和運輸困難。
2 落實防寒保暖措施,確保適宜生活環境
積極組織畜牧獸醫技術人員深入養殖場(戶),指導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低溫冷凍天氣期間,畜禽養殖場(戶)應做到關好畜禽舍門窗,仔細檢查畜禽舍有無漏洞,及時將漏風的部位堵嚴,防止冷風侵入。要切實做好畜禽舍的保暖,尤其要注意加強對幼齡畜禽的供暖保溫,可以采用水循環地暖方式供暖,還可以采用紅外線燈、電熱板、煤爐等設備供暖。用煤爐加熱的,要注意通風,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畜禽舍內加厚墊草,防止畜禽受凍受涼。有條件的養殖場戶,可對畜禽飲用水適當加熱。
3 強化飼養管理,預防疾病發生
在日糧的配制上,要適當增加玉米、油脂等能量飼料的比例,提高飼料的營養水平,并適當增加飼喂量,以增強畜禽的御寒能力。在飼料或飲水中適量添加氟哌酸、恩諾沙星等廣譜抗菌素,可預防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促進畜禽盡快適應寒冷天氣環境。在防寒保暖的同時,應注意畜禽舍適時通風換氣,保持畜禽舍空氣新鮮,防止舍內過于潮濕,降低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幾率。
4 加強動物疫病免疫監測和預警,強化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
寒冷季節畜禽產品消費進入旺季,動物及動物產品跨區域調運頻繁,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多種重大動物疫病高發時期,防控形勢十分嚴峻。近年來,歐洲多個國家發生了H5N8禽流感,并已擴散至中亞和南亞地區;韓國、日本、越南連續發生多起H5N6禽流感疫情;俄羅斯等東歐國家非洲豬瘟疫情愈演愈烈。要切實做好重大動物疫病監測和疫情的預警預報,在秋防工作基礎上,對H5亞型禽流感、口蹄疫、小反芻獸疫等重大動物疫病組織開展一次集中巡查補免,確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質量,構筑有效的免疫屏障。加強聯防聯控,配合有關部門強化活禽市場的防疫監管工作。對發生人感染H7N9流感疫情的地區,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及時做好溯源調查和家禽的無害化處理工作。做好養殖場的清潔及消毒丁作,落實各種防疫措施,按照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接種。同時,要強化對死亡畜禽的無害化處理。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
5 切實加強動物檢疫和防疫監管
全面落實檢疫申報制度,進一步規范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嚴格按規程操作。加強活畜禽跨省調出監管,認真落實基于動物疫病監(檢)測的出省境產地檢疫出證制度。嚴格執行外埠入境動物及動物產品指定通道管理制度,加強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的查驗、消毒等工作,堅持24小時值班,嚴禁無檢疫證明及染疫、疑似染疫動物和動物產品進入非疫區。認真開展規模養殖場(戶)巡防巡查,嚴格落實動物防疫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指導畜禽養殖場(戶)采取有效防疫措施并監督其落實到位,嚴禁外來人員、車輛等隨意進出養殖區域,并對進出場區的人員、車輛、用具等進行嚴格消毒,切實做好圈舍及環境的定期消毒工作,防范疫病風險。
6 切實加強畜禽屠宰監管
認真組織實施生豬屠宰廠監督檢查規范,充分發揮屠宰企業遠程視頻監控系統作用,切實加大對生豬屠宰企業的監管力度,強化屠宰企業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意識。嚴格落實屠宰檢疫制度,認真貫徹落實當地農業、公安、食藥等有關部門關于打擊私屠濫宰等危害肉品質量安全違法犯罪活動的有關文件要求,加強與食藥、公安等部門協調配合,公布舉報投訴電話,形成聯合執法機制,嚴厲打擊私屠濫宰、注水、添加“瘦肉精”、屠宰病死畜禽等違法行為。強化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對情節惡劣、涉嫌犯罪的畜禽屠宰違法行為,及時移送公安機關查處。
7 健全完善應急防控機制
按照制定的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和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要求,健全完善應急防控機制,規范應急處置工作程序,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分工,充實應急物資儲備。加強重大動物疫情的溯源調查,防止病原擴散蔓延。加強節假日、休息時間段的應急值守,做到責任明確、人員到位、聯絡暢通,確保一旦發生突發疫情,能快速反應,有效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