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要:維生素B2缺乏癥又可稱為核黃素缺乏癥,是由于維生素B2缺乏而導致的蛋雞體多種營養物質代謝中的生物氧化機制障礙為特征的一種疾病,主要發生于雛雞,對雞群的危害較為嚴重。引起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維生素B2攝入不足,要做好該病的防治工作。
關鍵詞:蛋雞;維生素B2;核黃素;病因;發病機制;臨床癥狀;病理變化;診治
中圖分類號:S858. 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1-0098-01
1 病因
維生素B2缺乏癥發生的原因主要是蛋雞體內維生素B2的含量不足。各種青綠植物以及動動物蛋白都富含有維生素B2,并且動物的消化道中存在的多種細菌、真菌等微生物也可以合成維生素B2,但是蛋雞日糧中常用的禾谷類飼料的維生素B的含量較少,如果長期飼喂這樣的飼料,就會導致維生素B2的供應不足而引發該病。另外,由于維生素B2易受光線和堿的破壞,因此如果飼料的保存時間過長,或者保存不當,易造成飼料中的維生素B。被破壞而導致缺乏;當給蛋雞飼喂高脂肪、低蛋白的日糧時,或者養殖環境的溫度較低時,則蛋雞對維生素B2的需要量增加,如果此時不及時的在日糧中補充,則會導致維生素B2缺乏癥的發生。還有一方面原因是當蛋雞患有與維生素B2的攝入和吸收有關的疾病后,如果不及時的治療,也會引起維生素B2的缺乏。
2 發病機制
維生素B2是組成體內多種酶體系統的活性部分,這些酶參與了體內的生物氧化過程,對于營養物質的代謝,包括能量代謝、蛋白質代謝、脂肪代謝及糖的代謝等,維生素B2在體內的生物氧化過程中起著傳遞氫的作用,這是由于維生素B上具有活潑的雙鍵,可接受氫被還原變為無色,也可失云氫被氧化變為黃色。如果維生素B2缺乏,則會導致機體內的生物氧化過程受到影響,使整個機體的代謝作用發生阻礙,從而出現病癥和病理變化。
3 臨床癥狀
維生素B2缺乏癥多發生于1~3周齡的雛雞階段。雛雞表現為精神不振,腹瀉,卵黃吸收慢,貧血,生長發育緩慢,逐漸的消瘦,不愿運動。人為驅趕時,以脛跖關節著地行走或展開雙翅拍打地面保持平衡呈跳躍式運動。足趾向內蜷曲,腳趾皮膚干燥,腿部肌肉萎縮而發生癱瘓,病雛會因不能運動吃不到食物而最終衰竭死亡。蛋雞發生維生素B2缺乏癥時產蛋量下降,蛋白稀薄,呈水樣,蛋的孵化率降低?;加芯S生素B2缺乏癥的蛋雞所產的蛋和出殼雛雞的維生素B2的含量也較低,會導致雛雞在胚胎期發生死亡,即使勉強出殼的雛雞也會絨羽發育不全,羽毛特征性不強,不能撐羽鞘。
4 病理變化
病死雞的剖檢病理變化明顯。病死雛雞的胃腸道黏膜萎縮,腸壁變薄,腸內有大量的泡沫狀內容物。肝臟腫大而柔軟,脂肪的含量增加,有的病死雞的胸腺充血。成年雞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坐骨神經和臂神經腫大、變軟,失去彈性,直徑比正常值大4~5倍,外觀顏色變為黃色,其中以會骨神經的病變最為明顯。損害的神經發生組織學變化,外周神經干有髓鞘限界性變性,并可能伴有軸索的腫脹和變性,神經鞘細胞增生,髓磷脂變性。足趾蜷曲癱瘓的病雞,可見神經肌肉終板和肌肉發生變性。另外,蛋雞的肝臟腫大,脂肪的含量較多。
5 診斷
通過對病雞的日糧分析、發病經過,并結合該病特征性的臨床癥狀,如足趾向內蜷曲,與病理變化,坐骨神經明顯增粗等情況進行綜合的分析,可以對該病進行診斷。在診斷時還要注意與其他疾病進行區別。如與神經型馬立克氏病和傳染性腦脊髓炎相區別,要注意神經型馬立克氏病除了坐骨神經增粗以外,內臟器官也發生明顯的病變,而傳染性腦脊髓炎的病雞則表現為頭頸震顫,足趾不發生蜷曲,剖檢也沒有發現坐骨神經增粗的病理變化。
6 預防
在配制日糧時要注意保證維生素B2的含量,可增加新鮮青綠飼料、優質青草、谷類籽實等量,保證日糧中有足夠的維生素B2,要根據不同的飼養管理情況及時的增減維生素B2的用量,做好飼料的保存工作,避免飼料中混合堿性物質而使維生素B2受到破壞,飼料要現配再用,不易長時間的貯存,以免其中的營養物質受到破壞。要注意雛雞對維生素B2的需求量要較成年雞多,因此在配制日糧時需要額外的添加,避免雛雞發生維生素B2缺乏。一般在雛雞一開食即在每噸飼料中添加2—3 g的維生素B2,即可以有效的預防該病的發生。另外還要做好蛋雞其他疾病的預防T作,以消除影響維生素B2的攝入和吸收的疾病。
7 治療
對于日糧中維生素B2不完全缺乏時,或者出現短期缺乏時,可以及時的補足,隨著雛雞快速的生長發育,對維生素B2的需要量相應的減少,如果病雞沒有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則通過補充維生素B2后即可自然的恢復健康。在發現有病癥出現時,如果病情較輕時可以給病雞按正常標準的維生素B2以及復合維生素B族的量的2~3倍進行補充,而對于不能采食的病雞則需要進行人工投服,或者注射維生素B2,一般經5~7天可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