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君玉 王力
(達州市中心醫院 四川達州 635000)
分娩是女性從妊娠到嬰兒出生必須經歷的正常生理過程,整個過程中其身心均經受著巨大的變化。通常孕婦分娩結局與其產道、產力以及胎兒自身等方面情況相關,有資料顯示:孕婦自身的心理狀態與其分娩方式、結局息息相關。產前孕婦心理壓力極大,并對自然分娩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感,加上高強度不適感、疼痛感的不良狀態,故而選擇放棄自然分娩行剖宮產,對其產后恢復、新生兒發育亦造成相應的影響。故本次研究著眼于分娩產婦,對其經心理護理與產前宣教干預的臨床情況進行分析與總結。
研究中納入80例對象為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接受的初產婦,將其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組為:對照組中產婦年齡為23-29歲,均值為(25.17±1.95)歲;孕周為35-42周,均值為(39.13±0.75)周。觀察組中產婦年齡為22-31歲,均值為(26.02±1.51)歲;孕周為36-40周,均值為(38.10±0.84)周;兩組產婦年齡、孕周等基礎資料比較不存在差異,P>0.05。
對照組常規護理:產婦入院后即刻予以各項基礎護理,包括醫生、助產士介紹,產房環境熟悉以及分娩中配合要點,并依據產婦身體情況幫助其做各項檢查,予以其正確分娩指導與建議,耐心叮囑其產后相關知識,使其對各方面情況有所了解。
觀察組常規護理與對照組相同;心理護理:及時與產婦溝通交流,引導并指導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告知產婦負性情緒對其分娩的影響。對產婦循循善誘式心理疏導,引導其訴說心理的不安與恐懼,再予以產婦針對性心理疏導,以確保其不良心理得以充分緩解。依據產婦身心情況引導其做深呼吸、冥想等方式以放松身心,注意力亦得以轉移,不適感、疼痛感等隨之得以充分緩解,選擇適當的心理暗示以增強孕婦對自然分娩的信心,并密切觀察其情緒變化情況,以便予以其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選擇適當的肢體語言以緩解產婦的緊張、焦慮情緒,使其心理狀態得以充分穩定,產前1-3天依據產婦喜好播放胎教音樂,依具體情況適當延長每天陪伴孕婦的時間,并對其分娩過程中用力方式做正確指導。產前宣教:以圖文與影像資料對孕婦做妊娠分娩知識宣教,讓孕婦對分娩情況有著更為清晰、直觀的了解,并適當指導其分娩中相關問題的避免,告知其分娩中需勇敢面對的問題。及時與孕婦及其家屬溝通交流,并對其胎兒性別觀念以及分娩方式選擇、產前心理波動大的危害等方面認知做正確糾正,減輕、消除孕婦承受的各方面壓力[1]。
詳細記錄兩組產婦干預前后SAS、SDS評分變化情況,并全面整理產婦的第一、二產程時間以及剖宮產率、新生兒Apgar評分等方面資料,將所獲相關數據作對比分析。
心理狀態以(SAS、SDS)評分評價:SAS(焦慮自評量表):將50分作為分界值,得分50-59分提示為輕度焦慮;得分60-69分提示中度焦慮;得分>70分提示重度焦慮。SDS(抑郁自評量表):≥50分提示存在抑郁癥狀,得分<50分提示無抑郁;得分50-59分提示輕微至輕度抑郁;得分60-69分提示中至中度抑郁;得分>70分提示重度抑郁[2]。
新生兒Apgar評分標準:總分值10分,分值≥7提示正常新生兒;分值4-7分提示輕度窒息;分值<4分提示重度窒息,得分低與新生兒窒息程度呈正相關。
以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所獲各項臨床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以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產婦各評分比較不存在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產婦各評分顯著降低、心理狀態得以明顯改善,與對照組比較存在差異,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SAS、SDS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分]
經干預后觀察組產婦第一、二產程時間短,與對照組比較存在差異,P<0.05;兩組產婦第三產程時間比較未見較大差異,P>0.05;見表2

表2 第一、二、三產程時間比較 [,min]
經干預后觀察組產婦自然分娩39例、占比97.5%,剖宮產1例、占比2.5%,新生兒Apgar評分為(9.22±0.36)分;對照組產婦自然分娩36例、占比90.0%,剖宮產4例、占比10.0%,新生兒Apgar評分為(8.04±0.91)分;觀察組產婦剖宮產率(2.5%)低,新生兒Apgar評分(9.22±0.36)分高,其分娩情況佳,與對照組比較存在差異,P<0.05。
女性妊娠約十個月便需通過分娩使胎兒成為獨立的個體,整個過程中孕產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應激反應,對其精神、心理狀態造成很大的影響,故而影響著分娩結局。有資料顯示:產婦精神及心理狀態與分娩是否順利相關,產婦整個分娩過程中避免不了多種應激反應與刺激,故而產生焦慮不安、抑郁惶恐等負性情緒。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會導致人體內兒茶酚胺分泌量增多,隨之便出現子宮收縮乏力而產程延長的不良情況。已知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會引起胎盤血流量減少,故而出現胎心率改變,隨之產生胎兒宮內窘迫的情況。若產婦分娩過程中出現上述相關情況,則極易出現難產或者轉剖宮產的情況,對新生兒及產婦產后恢復造成很大的影響[3]。
臨床上干預分娩產婦的方法主要是常規護理,該項護理模式實施時是先讓孕婦熟悉各方面情況,并依據孕婦身心情況幫助其做各項檢查,對其分娩過程中需配合的重點問題做詳細講解,再以孕婦的各項檢查指標建議選擇適當的分娩方式,使其對胎兒動態、母乳喂養等方面情況有著進一步的認識[4]。該項干預模式僅是圍繞產婦的具體情況展開護理工作,并未注重產婦的精神、生理、社會等方面情況,致使護理工作較為單一、被動、機械化,產婦并未得到科學全面的護理干預,其精神、心理狀態未能充分改善,故而對其分娩結局影響較大[5]。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主要是產婦入院后依據其具體情況予以各項基礎護理,結果顯示:經干預后產婦SAS、SDS評分雖見降低,但與干預前比較其降低幅度較小,可見其心理狀態并未獲得明顯改善;第一產程約650min、第二產程約70min,產程時間較長,分娩中轉剖宮產4例(10.0%),新生兒Apgar評分約8分,與臨界值7分相差??;故而常規護理模式干預分娩產婦的效果欠佳。
有資料顯示:產婦希望新生兒是男孩子時,其臨產前的焦慮情緒較為嚴重,加上擔心孩子的健康及家庭生男孩子的壓力,導致其心理負擔重[6];亦有些許產婦十分擔憂自然分娩過程中會出現生命危險,故而臨產前高度焦慮不安、恐懼抑郁;亦不乏有些許產婦自身對陣痛未能正確評估,宮縮時便產生高度緊張感,出現疼痛耐受性減弱的情況,隨之便要求轉剖宮產;同時不適感、疼痛感對產婦身心的影響,使其精神與體力都被大量消耗,心理承受能力亦隨之降低,故極易出現各種不良事件[7]。有研究結果顯示:予以分娩產婦產前健康宣教的干預效果顯著,可使產婦的戒備心理減輕/消除,并對分娩各方面知識有著更為全面的了解,以高度依從性配合臨床各項工作,自然分娩率亦隨之提高[8]。故而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接受常規護理+心理護理+產前宣教,其中通過心理護理改善并穩定產婦的心理狀態,使其身心逐漸放松,負性情緒亦明顯消除,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自然分娩,隨之改善大腦皮層不良活動狀態,故而心理狀態所致的不良情況發生率顯著降低,并確保了分娩順利進行。結果顯示:干預后產婦SAS、SDS評分顯著降低,其心理狀態得以明顯改善;第一產程約600min、第二產程約50min;分娩過程中僅1例(2.5%)轉為剖宮產,新生兒Apgar評分約9分、比臨界值7分高約2分,并與對照組比較存在差異,P<0.05。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和產前宣教對產婦分娩有積極影響,可明顯改善其心理狀態、縮短第一與第二產程、降低剖宮產率、提高新生兒Apgar評分,對母嬰結局有著極佳的改善作用。
參考文獻
[1]崔曉燕,薄芳芳. 心理護理對產婦心理狀態和分娩結局的影響[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7,11(18):149-150.
[2]劉慧蘋. 探討應用產前心理護理措施對孕產婦分娩方式與剖宮產率的影響[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73):236-237.
[3]吳燕黎. 產前心理護理對孕產婦的分娩方式的影響[J]. 河南外科學雜志,2016,22(05):158-159.
[4]金玉芳,張麗萍. 全程心理護理對產婦的分娩方式與心理影響[J].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6,24(05):94-96.
[5]賈寶俠,李亮,趙昕,等. 心理護理對產婦焦慮和分娩質量的影響[J]. 國際精神病學雜志 ,2015,42(06):125-127.
[6]岑瓊,戴丹菁. 對初產婦實施產前心理護理干預影響心理狀態和分娩方式的分析[J]. 數理醫藥學雜志 ,2015,28(12):1856-1857.
[7]李小緩. 產前護理干預對分娩方式的影響分析[J]. 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13):246.
[8]吳秀明. 心理護理對產婦分娩過程的影響[J]. 當代護士(中旬刊),2014,(06):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