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十字架報》5月14日文章,原題:來到我們農田的中國人從農田到葡萄園,中國收購者正在法國引發土地未來所有權的焦慮。自2014年起,中國企業不斷大手筆收購法國農田。
比如,洛娃集團董事長胡克勤買下3000多公頃小麥地。但他表示非常珍惜對這些土地的使用,并雇用法國當地人在農田工作。他說目標是用法國面粉生產的面包征服中國市場。法國農村土地管理協會發言人也表示,中國企業的戰略很明確,就是用法國制造作為質量保障,以供應中國需求。
法國葡萄酒地產商Vinea負責人說,中國人對法國農田的收購和對葡萄園的收購體現出同一種邏輯。如今約有150個波爾多酒莊已劃入五星紅旗下,但這些并非法國最知名的酒莊,中國人只要收購普通法國酒莊,就能滿足生產并在中國國內賣出好價錢。對波爾多來說這是個好消息,因為中國人的這些收購既拯救了當地葡萄酒市場,也維護了歷史建筑。
但中國人對法國農田的收購也讓一些人焦慮。馬克龍曾稱要對外國人購買法國農田設立“監管防范”。然而,只要看看數據,就會發現所謂的“中國危險”是危言聳聽。2016年外國人收購法國農田630起,僅占當年土地出售總面積(4500公頃)的1.2%。其中,來自歐洲買家的收購達87%,來自亞洲的僅為5%,收購面積只有3%。
事實上,現代農產品企業需要連成一定面積的農田進行集約化作業。因此,對(中國)企業而言,收購土地是保證產品供應的一種手段、一種保值投資。▲
(潘亮譯)
環球時報2018-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