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陳洋 本報記者 趙覺珵 ●盧戈
中國A股即將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預計將有大量外資進入A股市場,優先選擇績優股展開資源配置,對市場資金量和投資者信心均形成提振效應,市場各方正加強關注并采取行動。外媒分析稱,MSCI納入中國A股對中國股市與全球市場接軌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國內及海外投資聯動的加強,或將進一步加強中國股市的“價值取向”,促進其發展。
A股或成國際資本“避風港”
路透社稱,MSCI將于14日(北京時間15日凌晨)發布新的半年期指數調整結果,中國A股將正式被納入MSCI指數,并將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實行。按照MSCI宣布的A股納入方案,2018年6月A股納入MSCI的比例為2.5%,9月將進一步上調至5%。
面對MSCI納入A股的“超級利好”,市場心態較為平穩。14日,上證綜指報收3174.03點,上漲0.34%;深證成指上漲0.35%。受MSCI納入概念影響,銀行、保險等金融股及家電等大眾消費股漲勢強勁。富士康首發申請獲得核準,也促使相關概念股大漲。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1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A股此時被納入MSCI面臨一個比較好的時間窗口。一方面,2015年牛市結束后,A股經歷近3年的調整期,目前還在“半山腰”徘徊,需要一個興奮點刺激市場;另一方面,歐美市場在經過長達9年的牛市之后,整體的估值比較高,尤其像科技股的泡沫比較大。如果歐美的牛市終結的話,國際資本需要尋找避風港,A股從估值來講是比較適合的地方,再加上中國經濟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長,對外資還是有吸引力的。
藍籌股、白馬股或首批納入
由于中國A股進入MSCI基本確定,國內外投資基金已經提前布局,期望搶先進入市場。彭博社報道稱,今年4月11日,證監會宣布將滬港通與深港通每日額度擴大4倍。據統計,4月份合計北向凈流入達405億元人民幣,刷新此前1月份創下的深港通開通以來的最高紀錄。5月,外資流入A股的勢頭不減。
根據中金公司估算,大約有229只A股此次可能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預計納入樣本中權重排名靠前個股為貴州茅臺、中國平安、招商銀行、海康威視以及浦發銀行等。彭博社稱,預計被MSCI納入的首批A股將是作為市場及業界龍頭的高市值績優股,即所謂“白馬股”,如金融、消費、信息技術股等。
董登新分析稱,MSCI的選股范圍會側重在大型藍籌股,有一定體量、值得長線投資、穩定成長的股票會是他們的首選。此外,新經濟概念股也會在MSCI的考量范圍中。
A股有望走出低位?
據瑞銀估算,A股首次納入MSCI將給A股市場帶來新增資金約185億美元。MSCI的CEO費爾南德斯稱,如果中國A股在未來7到10年完全被納入MSCI指數,預計資金流入將高達3400億美元左右。考慮到MSCI指數在全球投資市場首屈一指的影響力,一旦A股進入MS?CI指數,預計將有大量跟蹤新興市場指數的海外資金流入中國股市。
董登新表示,A股此次被納入MSCI的比例為2.5%,這一權重還比較有限,從短期來看對市場的刺激作用不會像一些分析認為的那么樂觀。但他強調,A股納入MSCI后的權重一定會不斷上升,從長遠看納入MSCI對A股意義非凡。“MSCI是一個標桿,其接納A股就意味著認同A股的開放程度。這會給國際資本配資A股一個重要機會,為A股市場帶來大量資金。從長期看,這將提振投資者信心,為A股帶來利好”。
董登新表示,近來的一系列動作顯示,中國的金融業開放在加速,A股的開放程度也在大大提高。未來,滬倫通等新措施的推出,將深層次提高A股市場的吸引力和國際地位。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1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目前來看,A股整體估值水平不高。結合A股的技術層面、中國的宏觀經濟等因素綜合來看,中國的A股走出低位是有非常大的希望的。▲
環球時報2018-05-15